在漫长的历史中,松溪形成了独特的民间食俗。松溪的饮食文化很丰富,现就节日食俗、街头摊贩的食品种类、宴席上的饮食习俗、山区乡土农家菜等四类作一简介。 一、节日食俗:松溪民间,各种节日都有食俗,在不同的季节,吃各种不同的食品。俗语有说:“冬至丸、立夏粿,春分社饼米冻粿;中秋饼,节芒粽(端午节),平时薄饼艾仔(艾叶)粿;鸡母糍,补身体,过年煎糖做白粿。”这些民间食俗,至今尚有保留,但是,现在大多不是各家各户自己动手做,而是到市场上买。 松溪的食俗,要算过年(春节)和中元节(七月半)的小食品花样最多。大年三十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做一些食品过年。品种花样很多,各家各户各有不同,一般的有:小角、肉丸、花生糖、芝麻糖、蔗糖等小食品。中元节是祭飨祖宗先人的节日,各户也要做一些豇豆小角、豇豆丸、包仔、七层糕、碗仔糕等祭品。 二、街头摊贩的食品文化:有固定摊和流动摊两种。固定摊有馄饨摊、锅边粿摊、炸骨仔、油煎枣、豆腐丸等不大容易搬动的摊贩。还有满街走动贩卖食品的,如绿粿仔、茯苓糕、七层糕、碗仔糕、水豆腐、臭豆腐、凉菜、光饼等等,他们有的挑着担子走,有的把食品顶在头上走,有的提着篮子走,边走边喊,报着食品名称的叫卖声既洪亮又有板有眼,相当好听。 三、宴席上的饮食习俗:宴席有大有小,一般有八大碗、五大盘、官席等三种。这三种宴席,是在不同场合和礼节上招待客人的宴席。凡结婚、做寿的宴席上,吃的是八大碗宴席。八大碗菜是:小角、蹄髈、海参、鱼、鸭、目鱼、囊缔、香菇等菜肴。旧时官席是为新郎和小舅子特设的宴席,这种宴席,要摆在大厅的中央位置。一是女方专门为新郎来女方家拜谢岳父岳母、以及女方的舅舅舅母和叔伯等长辈,拜见时而设的宴席。长辈接见新郎要送红包,土话叫“见面礼”,这种礼仪,土话叫新郎拜门。时间是在新娘到了男方家后,新郎立即要到女方谢亲,晚上在女方家吃晚饭,晚餐后新郎赶回家成亲。官席有很多菜,有八蒸、八炒十六样正菜,另外还有四腊味、四卤味、四点心十二样下酒菜。二是男方请小舅子。新娘出嫁时要由弟弟陪送到男家,男家则要设官席款待,俗称请舅子,男方的长辈上席相陪。至于五大盘宴席,盘子很大,一般都是不带汤的干菜,这种五大盘宴席,是节日请客、或远亲来访、店家请春酒、民间“做会”,以及盖房子、做家具完工后请师傅等的宴席,菜肴主要是鸡鸭鱼肉。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