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生活资讯> 健康养生 > 正文
青年医生崔湧:三度援藏 助力边疆提升磁共振诊疗水平
2017-08-24 11:34:30 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 王江江  

医学影像科的工作是场“持久战”

崔湧今年44岁,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如今已是发藏银丝、早早花眼了。他评价,医学影像科的工作是场“持久战”,每天光看片子就要花费好几个小时。“医学屏幕是高亮屏,对比度比普通屏幕还要强上数十倍,很伤眼睛。在我们科室,很多40多岁的人都开始花眼了。”崔湧说。因为长期久坐不动,他在去年体检时还查出了脂肪肝。今年年初,他下决心开始健身,每天坚持半小时跑步、游泳或练器械。如今,脂肪肝没有了,体能增加了,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

“身为青年医生,我们正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既要考虑个人职业发展,也想为学科发展做出贡献,又要承担社会责任,有所担当。”崔湧说,除了读片、出科室门诊、MDT会诊、带学生,他还和研究团队共同开展了基于核磁共振的组学研究,这也是国际上比较热门的一个研究方向。

“过去研究的是用什么照相、成像,能看得更清楚、更详细,但都是人来看。现在的研究方向是如何让机器学会看,把片子输入电脑里,用计算机算法提取图像特点,分析不同像素间的关联、比例、分布特点等,最终快速得出病理诊断。”崔湧表示,一旦计算机读片技术成熟后,以后也许就不用再找医生看片子,扫扫二维码,输入图像,稍等片刻,计算机就能自动得出结果,“病人也不用再担心年轻医生、基层医生经验欠缺,得了什么病、严不严重都可以通过大样本、大数据、人工智能来判断”。

每天高强度工作,再加上离开家援藏一年,崔湧感叹,选择做医生就选择了一种忙忙碌碌的工作状态,很感谢妻子和女儿一如既往的支持。“陪伴家人的方式有很多,一起聊天、看电视是一种,一起工作、学习也是一种。”崔湧说,下班后,家里经常出现的情景是他和妻子加班忙工作,孩子在一旁写作业,“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除了日日陪伴,还应成为生活方式、工作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榜样。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家里的正能量符号”。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