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生活资讯 > 健康养生 > 正文
养阳御寒需防内火
2020-12-08 09:31:21 来源: 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 王俊杰  

冬季天气寒冷,在养阳御寒的同时,也要防内火过旺。

穿衣要适度

四肢处于人体末端,更容易被寒邪侵袭,寒邪阻络,经脉不畅,则容易出现红肿、干裂、发痒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出现冻疮。外出时需要佩戴防寒保暖的手套、鞋袜等,老年人更要注意,以免气温骤降引发心脑血管病。

不过,穿衣的合适程度以自体感受为度,即外出时不觉得寒冷,但也不会热到出汗,四肢末端温热但不燥热。一旦出汗或手脚燥热,则说明穿得有些过多,时间久了,会滋生内热,甚至引发疾病。

多动畅气机

冬季很多人不愿意外出运动,喜欢窝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等。长期的静态生活,会导致气机运行不畅,淤积在体内,同样会化生内火。所以冬季要保证适当的运动量,才可以促进气血通畅,使气机运行,阴阳调和。运动时机宜选择在有阳光的午后,气温相对高时;对于早晚才有时间锻炼的人,可以选择在家中锻炼。

温补不宜过

冬季推荐适当进食一些温补的食物,如牛羊肉,一可驱寒,二可补阳气的不足。但不要一味温补,因为天寒之气初起,同时人体阳气蛰伏在内,一旦温补太过,反倒容易滋生内热,导致口干舌红、咽干唇燥等内热的征象。建议冬季除了进食温补的食物之外,还可以吃一些理气消食的食材,如白萝卜、陈皮、山楂等。

此外,不少地区冬季有吃腊鱼、腊肉、腌菜的习惯,但不宜多吃。其实,现代社会拥有先进的保鲜、保温技术,完全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和肉类。而腌制的蔬菜和肉类,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会有营养物质的损失,还会增加钠盐的摄入量,一旦制作方法不当,甚至存在致癌的风险。一般人群最佳的饮食方式是保证粗粮、奶类、蔬菜、大豆类食物的摄入量,适当进食肉类、蛋类食物,做到均衡饮食。(魏帼)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