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宁铁路即将迎来开通运营五周年。这条串联福建内陆山区与江浙沪经济圈的钢铁动脉,福建段五年来以485万余人次的旅客运输量、487万余吨的货物吞吐量,成为撬动闽浙边区域发展的关键杠杆。从“人畅其行”到“物畅其流”,铁路不仅改写了山区交通格局,更让松溪轻纺、政和白茶等沿线地区特色产业借势腾飞,勾勒出一幅“铁轨铺就致富路,火车载来幸福花”的发展图景。 “绿巨人”动车组。郭斯杰 摄 汽笛声声中,“绿巨人”动车穿梭于群山之间。2024年7月新增的动车组让政和县文旅市场迎来爆发——五年来当地累计接待游客超1504.65万人次,2024年旅游收入达40.04亿元,铁路带来的客流量贡献率超过30%。“过去白茶‘养在深山’,如今游客坐着火车来采茶。”政和县文体旅局局长邬春斌介绍,当地联合浙闽七县成立文旅联盟,推出“云径探秘游”等精品线路,让念山梯田、廊桥水乡等景点成为网红打卡地。 衢宁铁路迎五周年。 铁路的开通更让企业发展如虎添翼。在松溪县三和循环经济产业园,福建常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新型轻纺“链主”企业,凭借国内领先的再生涤纶生产工艺,每吨产品成本比同行低500元以上。“铁路解决了物流痛点,我们原料收集点从13个增至18个,销售覆盖全国20城及海外市场,今年产值预计达7亿元。”企业负责人许轶明说,铁路带来的物流优势吸引5家下游企业入驻,助力松溪2028年轻纺产业产值突破百亿。 松溪百年蔗母树基地引人流。张丽君 摄 政和县圣农发展则通过铁路运输实现产能跃升。“以前全靠汽运,如今每年10-20万吨货物走铁路,运输成本降低,年肉鸡产能从6000万羽提升至8000万羽。”企业副总经理黄宁表示,铁路让企业成为福建同类单厂产能最大的食品加工基地。在宁德北站,漳湾专用线五年来运送近25万台国产小汽车搭乘中欧班列出口,73万吨物资服务于锂电新能源等主导产业,为“宁德制造”打通国际物流通道。 “年轻人带着电商、民宿等新玩法返乡,铁路就像‘人才回流’的磁力线。”记者走访发现,衢宁铁路不仅带来客流与货流,更推动理念与技术的流动。如今,闽浙边山区“铁路+文旅”“铁路+产业”模式持续深化,松溪布局27家轻纺企业形成全产业链,政和“云上政和”文旅IP声名远扬,一条串联山海的经济走廊正加速成型。 从“陆行百里需旬日”到“朝发夕至跨浙闽”,衢宁铁路用五年时间在群山间铺就“致富路”。它载着游客看山看水,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更串联起山海协作的发展共识。当汽笛声再次响起,这条钢铁动脉正载着山区百姓的幸福梦想,驶向乡村振兴的广阔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