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松溪三中的校园里,提起语文老师鄢红,学生们总会笑着说“她的语文课里有生活的烟火气。”22载春秋流转,鄢红老师始终以匠心深耕教学,如一盏明灯,为学生秉烛引路,以爱心陪伴成长。 “语文不是课本里冰冷的铅字,而是藏在早餐摊的热气里、傍晚放学的晚霞中……” 每次接手新班级,鄢红习惯把这句话当做第一课的开场白。在她看来,语文从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活教材”,这种“爱生活,爱语文”的教学理念,也成了她课堂最鲜明的特色。 在课堂教学中,鄢红打破传统 “满堂灌”模式,擅长以情境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在她的课堂上,古诗文不再是晦涩的文字,而是能“穿越千年对话古人” 的桥梁。在讲解《木兰诗》时,她带领学生开展“课本剧改编与展演”活动,她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感受诗人情怀;分析散文时,她会带学生走进校园的林荫道,引导大家观察景物、捕捉灵感,将生活与文字紧密联结。 正所谓“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九年级(1)班学生蔡敷铖的话,道出了许多学生的心声。“跟鄢老师学语文后,我看世界的眼光都不一样了,更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和诗意。原来看到满池荷花,除了说‘真美’,还能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除了创新教学方法,鄢红老师更注重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班里曾有一位学生,语文基础薄弱,默写时常常出错,渐渐失去了信心。鄢红老师察觉后,并没有急于批评,而是利用课后时间为他量身定制学习计划——从字词积累到段落仿写,耐心陪伴、逐步引导。她还有意在课堂上鼓励他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一点点帮他找回对语文的兴趣与自信。如今,这位学生的语文成绩稳步提升。“鄢红老师不仅教我们知识,更让我们爱上了表达,觉得自己也能把语文学好。”九年级(1)班学生陈桢塽的话,成了鄢红心中珍贵的“教学成果”。 在同事眼中,鄢红不仅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教学路上的同行者”。作为县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市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她从不吝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同事们一起打磨精品课,主动承担青年教师“传帮带”任务。由她参与设计的作业方案,先后获得精品课市二等奖、县一等奖。 “鄢红老师总说,好的教学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的并肩前行。”同年级的语文教师朱老师说。这些年,在鄢红的“传帮带”下,多位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有的老师获县精品课二等奖、市三等奖,有的老师成为县级骨干教师,学校语文组的整体教学水平也稳步提升。 除了日常教学与教研,指导学生竞赛也是鄢红的“强项”。她组织学生参加县、市语文竞赛屡获佳绩,指导的学生作文多次在市级刊物发表。“记得有个学生特别内向,不爱说话,但写的文章很有灵气。我鼓励他参加作文竞赛,利用课余时间为他悉心指导,从文章结构到情感表达,一字一句地推敲打磨,最后他获得了市二等奖。”鄢红老师回忆道。 这样的故事,在鄢红的教学生涯里还有很多。而她自己,也先后获评南平市“陶行知式师德楷模”、松溪县“骨干教师”,市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连续多年承担毕业班语文教学任务。 “我愿做一个默默的麦田守望者,看着孩子们在文字的滋养下,长成内心丰盈、热爱生活的人。”这是鄢红的教育格言,也是她22年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陈帅松 徐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