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新闻动态 > 福建新闻 > 正文
请给群众捎个话,政府会把好事办好
2025-09-12 09:21:39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王俊杰  

2021年以来,福建探索开展“点题整治”工作,持续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把民生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

请给群众捎个话,政府会把好事办好

东南网9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兰锋 徐文锦 刘必然 通讯员 林瑶)

福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这片土地上,根植着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为民初心与实干基因。

2000年盛夏,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深入福州市台江区连片苍霞棚屋区,关切群众的困难生活。面对居民期盼,他郑重承诺:“请给群众捎个话,政府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盼,把好事办好。”这句朴素而厚重的话语,正是党的宗旨意识的生动注脚。

如今,“纸褙福州城”早已蝶变为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走在福建的大街小巷,常常能看到这样一句话,“请给群众捎个话——急难愁盼请点题,纪委监督促整治”。

2021年,福建探索开展“点题整治”工作。五年来,这场由“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的行动日益完善。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提出,深化运用群众点题机制,指导各地选择民生痛点难点因地制宜开展整治,让群众可感可及。

一句跨越二十五载的承诺,正通过新时代制度化的路径,源源不断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实实在在的幸福。

坚守一个初心

如何践行为民宗旨?

走进焕然一新的福州台江区苍霞新城,居民唐庆旺指着社区公告栏上的“点题整治”内容感慨:“以前是政府给百姓捎话,现在是我们向政府‘点题’。”

从“捎个话”到“群众点题”,形式的变化蕴含着不变的初心——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

2021年,“点题整治”开启之年,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其力量源泉就在于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福建,“红旗不倒”的革命老区,是党的优良传统的丰厚沃土。从毛泽东同志三进才溪写下《才溪乡调查》,深刻揭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一朴素真理,到新时代总结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坚持人民至上,福建始终赓续红色血脉,与人民风雨同舟、心心相印。

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进行。仲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建考察,留下殷殷嘱托:“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点题整治”直面民生难题、依靠发动群众、接受群众检验,生动回答了“能、行、好”的时代命题,是新时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实践。

1991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发动全市大调查,由福州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组成16个课题小组,开展1991年工作思路暨为民办实事调研活动。此后,在他的推动下,福州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为城乡人民办20件实事,拟办项目通过新闻媒介向全市公布,采用人民群众投票的方式来确定,年终公布项目完成情况,并让群众投票评选完成最满意的项目。

从历史启示中走来,回应现实迫切需求。当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新的民生问题时,治理如何更加精准对接民意?如何构建更高效的多元共治格局?

选择权真正交到人民手中。2021年初,福建省纪委监委首次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年度“点题整治”选题建议。通过12345平台、信访渠道、基层调研等多渠道收集的民生热点显示,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领域问题最为集中。首批18项“民生清单”由此出炉,“开门整治”赢得民心。

连续“点题”4年后,2025年3月,福建进一步优化选题征集渠道,双线开展“群众点题+企业点题”,广泛征集2025年度“点题整治”选题建议。同时,群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察员等对上一年度项目开展评价投票。短短18天,1200余条群众留言涌入平台。

“从个体的心声中,梳理出社会关切的‘最大公约数’。”面对零散的留言,福建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的干部们化身“分拣师”,将留言按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民生领域精细分类、逐一筛选。

一套全覆盖、立体化的民意汇集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确保党和政府始终能倾听到最真实、最急切的民声,为“点题整治”精准施策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切中一个领域

如何凝聚多方合力?

精准点题仅是开端,破题关键在于凝聚起各方同题共答的强大治理合力。

校园食品安全,关乎万千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稳定。数据显示,全省依靠校外配餐的学生达30万人。2023年度“点题整治”选题征集时,社会对此十分关注、呼声强烈。福建省纪委监委闻声而动,将“整治中小学配餐(食堂)及周边食品安全问题”纳入重点考量,采取书面征询、上门会商等形式,同职能部门深入沟通。

当省纪委监委拿着“整治中小学配餐(食堂)及周边食品安全问题”选题,与省市场监管局、省教育厅沟通了解时,两个部门均表示,问题涉及学校食堂、配餐单位、学校周边流动摊贩等多个主体,建议聚焦制度明确、操作性强的环节作为整治切入口。

“让‘点题整治’项目落地见效、群众可感可及,关键是找准发力点、形成共识。”福建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张庭表示。经过组织会商、深入探讨,三方达成一致:将整治重点精准调整为“整治中小学配餐及食堂食品安全问题”,收窄范围,确保集中发力。

“在此过程中,各部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原则,实事求是地考量整治力量匹配度和操作可行性。这既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也彰显了科学决策的务实。”张庭说。

通过“群众提、部门荐、大数据筛”初选项目,经职能部门可行性会商、纪委研判,再向社会发布“点题榜”投票,最终确定整治清单。

点题是起点,破题靠合力。纪检监察机关以强有力的监督贯穿始终,建立“项目进度每月督办”机制,通过“室组”联动压实职能部门主体责任,并推动“明厨亮灶”全覆盖、家长监督员常态化参与。

在宁德市中心城区中央厨房“央厨开放日”,家长监督员代表们仔细核对20多项清单,从食材检测到留样管理一丝不苟。

聘请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正是将整治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将有效探索固化为长效机制的具体举措。同时,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着眼长远,推动硬件升级、制度创新与智慧监管深度融合,让成果不回流、机制可持续。

经过5年实践,福建省纪委监委提炼出“可操作、可整治、可见效、可评估”的“四可”选题标准和严密工作闭环,力争每个项目都能点准要害、治出实效。

解决一个困扰

如何根治同类问题?

“梁医生,这次住院,是不是还得从头查一遍?”在莆田市荔城区中医院,辗转就医的脑梗患者黄波(化名)问。他因突发脑梗,辗转就医,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手术,到莆田市第一医院术后康复,如今转至区中医院进行功能恢复治疗。

梁华智耐心解释:“现在全省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符合标准的,我们住院就不需要重复做了。”电脑屏幕上,正显示着黄波在其他医院的各项关键检查数据。

听到这个答复,黄波眉头舒展,由衷感慨:“这可太好了,省钱省时!”

曾经,不同层级、地域医院检查结果互认难,导致“重复检查、重复付费、重复排队”,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福建省纪委监委精准捕捉到此项诉求,将其纳入“点题整治”重点清单,靶向发力。

看病流程根深蒂固,一朝变革、困难重重。这项涉及破除信息壁垒、管理惯性与潜在利益藩篱的系统工程,是对医疗系统治理能力和协同水平的重大考验。

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在“点题整治”机制下,省纪委监委立足监督职责,推动省卫健委扛起主体责任,对照整治方案建立“项目进度督办表”,细化月任务、举措与时限。驻省卫健委纪检监察组对单监督,紧盯时序进度与整改质效。由此,监督推动力、责任牵引力、专业支撑力高效整合,形成了强大的破题推力。

在全程监督护航下,作为主责部门的省卫健委扛起整治责任,牵头组织力量,认真研究互认的技术标准、流程规范和制度机制。随后,各级卫健部门协同医保、财政等相关单位,系统梳理堵点难点,打通信息共享的“任督二脉”,将整治压力有效转化为协同攻坚的动力。

整治工作不断取得突破。省卫健委将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建立省级互认平台。“目前,全省654家医疗机构接入省级互认平台,实现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覆盖,试点基层医疗机构接入平台,共享检查检验结果;持续推进医学影像云平台建设,各设区市均已建成市级医学影像云平台,基本实现省域内医学影像共享调阅。”福建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点题整治”还撬动了“无红包医院”创建、“免陪照护”试点、“一次挂号管一次就医流程”等机制创新。

“点题整治”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单一问题,更在于形成“解决一个、治理一片、规范一域”的长效机制。

五年来,从苍霞棚屋里的深情嘱托到“点题整治”的创新实践,福建始终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入践行群众路线。通过精准的问题导向、纪委监委有力的监督推动、主责部门务实的改革协同、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点题整治”以一个个“小切口”,实实在在改善民生,进而推动制度创新和现代治理。

五年来,福建“点题整治”工作持续深化,结出硕果。今年初,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将“深化运用群众点题机制”纳入部署。如今,深刻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点题整治”福建经验正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借鉴,持续融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浪潮,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上奔涌向前,澎湃不息。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