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范小静:廿五载深耕教育沃土 既育学生亦带新人
2025-09-11 10:00:38 来源: 松溪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 王俊杰  

清晨的阳光刚漫进松溪县实验小学的教室,一个身影已在讲台旁忙碌:开窗揽进清风,执布擦净黑板与讲台,细致打理每个角落;待到夜晚星月爬上枝头,办公室的灯依旧亮着——范小静伏在案前批改作业,红笔在本子上细致批注……这位坚守教育岗位25年的语文教师,正用爱与专业,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知识与希望的种子。

范小静的课堂从无沉闷的灌输。为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她巧思不断:用小红花、大拇指贴纸记录学生每一点进步,让成就感常伴身旁;设计阅读“漂流袋”,让好书在班级间流转,袋中前一位同学的阅读心得,引得大家争相翻开下一本;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看着孩子们捧着书、眼里闪着光,叽叽喳喳讲述故事奇遇,她便觉得所有付出都有了最温暖的回应。

在她的培育下,学生成长格外亮眼——她多次指导学生参与全国、市、县各级作文、经典诵读、书法竞赛,不少孩子斩获一、二等奖,在知识的舞台上尽情绽放光芒。“范老师上课就像讲故事一样有趣,她总是耐心地教导我们,像妈妈一样关心,我很喜欢她。”实验小学三(6)班学生邵晨语的话,道出了不少孩子的心声。

在专业成长路上,范小静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她积极参与省、市、县多级课题研究,更牵头主持市级课题《版画助力课后服务,乐享双减》、县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链接的研究》等多个项目,且均已顺利结题,将教学中的思考转化为扎实可见的成果。

与此同时,范小静笔耕不辍,《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等多篇论文在CN刊物发表,另有数篇在市、县级评选中获一、二等奖。她用文字沉淀教育智慧,也为同行搭建起经验共享德桥梁。

作为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范小静还主动扛起引领青年教师成长的重任。日常工作中,她耐心带领青年教师深耕教研,从备课到磨课反复雕琢,逐字逐句打磨教学设计。在她的指导下,徐若文、宋雅男等年轻教师屡获市、县级教学技能竞赛一、二等奖,占丽梅、许惠惠获评县“教坛新秀”;她更十余次指导片区教师完成县级公开教学,每次都倾囊相授,赢得一致好评。

“范小静老师做事追求卓越,对每一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对团队事务更是一丝不苟。她凡事都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是团队里最值得信赖的伙伴。她那种非常强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位同事。”县实小党支部专职副书记潘丽评价她。

一直以来,范小静始终坚守课堂。怀二胎时,她挺着大肚子穿梭于教室与办公室之间:既承担年段管理工作,又操心班级事务。同事常笑她“太拼”,她却坦言:“一个称职的班主任能影响孩子的未来,他们早已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目标始终是帮助每一个孩子,在阅读与写作中建立自信、享受学习的乐趣,让语文课真正成为滋养孩子们精神成长、助力全面发展的优质土壤。”

从最初将教师作为谋生职业,到如今视其为精神寄托,范小静用坚守写下答案:教育是润物无声的滋养,更是双向奔赴的成长。

未来,范小静仍将以爱为犁,深耕山区教育沃土,为孩子们的成长、为乡村振兴倾尽全力。(李梦凌 蔡廷梦)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