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松溪流域城区河段最后一根河道管理范围界桩稳稳嵌入河岸,标志着全域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的界桩(牌)埋设任务全面完成。258根界桩、10块告示牌全部“上岗”,不仅为河湖管理立起“看得见、摸得着”的边界,更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重点河流管理范围的“精准定界”。 结合县域河流分布特点,松溪县聚焦松溪流域本县河段、渭田溪、杉溪、竹口溪等4条重点河流,专项推进河道管理范围界桩(牌)布设工作。从界桩选址、材质选用到标识镌刻均层层把关,不仅高效完成258根界桩埋设,更对每一根界桩逐一赋予“专属身份编码”,同步设置10块政策告示牌,让河湖管理的“边界规则”一目了然。 “以前管护河道,总怕‘越界’或‘漏管’,现在有了这些界桩,管护范围清清楚楚,干活心里特别有底!”渭田溪流域河道专管员艾金爱指着身旁的界桩欣喜地说道,界桩的落地,彻底改变了以往河道管理“边界模糊、责任难定”的困境,无论是涉河项目审批、日常巡查管护,还是河湖“四乱”问题整治,都有了明确的“空间标尺”。 作为河湖治理的“基础性工程”,河湖划界既是加强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的“先手棋”,也是保障行洪安全、复苏生态环境的“关键支撑”。松溪县通过界桩将“抽象界限”转化为“实体标识”,不仅让河湖保护有了“硬边界”,更为后续流域空间统一确权登记、构建全域生态保护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蔡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