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改革办发布全省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典型案例,松溪县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典型经验做法成功入选。 200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到松溪县全国庭院经济示范村长巷村调研时指出“要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松溪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突出特色、富民强村”的发展思路,利用农户房前屋后庭院空间和闲散空地,积极探索“庭院+”模式,着力打造小而精、精而特、特而美的庭院经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自2023年起,全县共培育34个庭院经济样板项目,累计争取投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000万元,并成功入选省级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试点县。 松溪县“一片好田”庭院经济美丽乡村示范带 近年来,松溪县立足乡村全面振兴发展大局,将庭院经济作为富民强村的核心抓手,按照“一村一品、连片开发、规模经营”思路,不断推动庭院开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形成与大田作物差异互补发展,“一户一庭院、多户连成片”的产业效应初具雏形,乡村庭院这一“方寸地”正不断转化为增收“聚宝盆”。截至目前,松溪县发展庭院经济共1359户、面积超18万平方米,带动户均增收超7000元。 多点筑基强动能 “小庭院”撬动“大作为” “我家门前的刺葡萄已经种了30多年,2023年我们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后,政府既教技术,又提供资金支持,我这院子里的刺葡萄产量能有500多斤,比往年还多了百来斤。”望着葡萄藤上挂满的刺葡萄,长江村村民林松青激动不已。 “自2023年起,松溪县共选取长江村、林下村、榉上村等13个重点村作为第一批庭院经济试点,重点扶持现有群众基础好、参与度高、效益明显的小微产业,形成‘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的发展路径。目前,庭院经济试点村已经扩展到43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真刚趣告诉笔者,松溪县持续深化特色产业培育选树,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探索出一条可复制、易推广的乡村振兴路径,带动更多村民有效盘活闲置空间、合理利用闲暇时间围绕庭院内外发展产业,形成“试点先行、连片成势、全域升级”的发展格局。 近两年来,松溪县根据各村资源禀赋、功能定位、群众意愿,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手工则手工”原则,每个试点村选择1-2个经济附加值高的特色产业或新型业态发展乡村庭院经济,松溪县农业农村局则根据产业规模为其提供15-60万元不等的帮扶资金。同时,邀请省、市、县科技特派员团队下乡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定期为种植户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和庭院园艺培训。2023年以来,松溪县多次组织带队种植户前往浙江、广东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开展各种形式的庭院特色种养业培训60余场次,受训农户2600余人次。 “以前想扩大生产没本钱,现在3万元的贷款让我的葡萄藤从屋内拓展到了屋外。”长巷村村民全长辉激动的说,面对村民庭院经济创业难的问题,松溪县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以农户为主体,建立小额信贷、政府援助相结合的投入渠道体系,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各村庭院经济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鼓励农信社、农业银行、长信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挥助农普惠作用,积极为广大农户宣传庭院经济金融产品,提供上门办理授信服务,帮助村民更好地发展庭院经济产业。 长江村村民采摘刺葡萄 多元业态拓场景 “旧空间”创造“新价值” “发展庭院经济的关键是要立足乡村资源禀赋,突出乡土特色,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子”松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真刚趣介绍,松溪县坚持探索发展多种类型的庭院经济,突出特色与差异化布局,按照“县统筹、乡规划、局指导”的工作思路,明确“庭院+特色种植”“庭院+特色手工”“庭院+特色农旅”三大发展路径,引导各村梳理确定主导产业,避免盲目跟风种植。目前,统筹规划特色种养类示范庭院346户、特色加工类示范庭院63户、特色农旅类示范庭院45户。 松溪庭院经济产业发展不满足于小而美、美而精,更是在精而特上做突破,以市场化、品牌化为导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为庭院经济示范村提供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推广“四统一”服务,积极探索打造庭院经济联农带农新样板。以松溪县长江村为例,围绕刺葡萄这一特色农产品,培育湛卢福仔刺葡萄商标和品牌Logo,开展庭院经济刺葡萄文化节,推出纯手工剌葡萄蛋糕、果汁、家酝葡萄酒等精深加工产品,推动庭院经济产业链向价值链上下游延伸、向高端链迈进。 长江村庭院经济刺葡萄文化节 在“庭院+特色手工”方面松溪县更是积极创新,将零工市场的信息优势导入庭院经济,打造“零工庭院”新机制,不断推动庭院手工成为城乡居民增收的“新引擎”。通过对农村党群服务阵地、闲置房屋土地等零散资源统筹整合,将企业用工需求与农户创业就业意愿相链接,搭建“企业提供订单、农户提供场所和劳动力”的城乡互动式经营模式,在全县6个乡镇打造11个“零工庭院”试点,既有制作雨伞、雨衣、剪纸等乡村特色文创产品的“小作坊”,也有新型轻纺布料分拣、茶叶分拣的“大工坊”,探索出一条资源利用、便捷共惠的庭院经济城乡协同发展模式。目前,“零工庭院”已实现700余人家门口就业,带动创收超600万元,预计年创收可达1500万元。 华文铅笔包装“零工庭院”工作现场 多维破题链资源 “微单元”牵引“广辐射” 发展庭院经济不是“给钱完事”,关键是如何链接庭院资源,放大产业效应,蹚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路。松溪县深知只靠政府资金支持,难以实现庭院经济产业规模化发展,更重要在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因此,松溪县积极畅通企业与农户沟通渠道,依托当地龙头企业发展庭院订单,成功推动文心兰种植基地、蔬菜加工基地等农业项目落地投产,由企业提供种苗、技术和销路,全方位服务农户,形成“统一育苗——组培种植——技术指导——庭院展销——观光旅游”的完整产业链,其中好味食品公司已与河东乡、郑墩镇等6个乡镇签订蔬菜保价收购协议,预计带动加盟菜农创收1800万元。 “过去庭院是‘晒谷场’,现在成了‘加工厂’,我们村也因为庭院经济成了网红打卡点。”溪东乡榉上村村民一边穿伞骨一边说道,在榉上村雨伞加工一条街,每户的门前会悬挂着手工雨伞,庭院经济文化与楠木林风景交相辉映,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文旅风景带,目前,榉上村年加工雨伞量超180万把,每户年均增收2万元。这样的例子在松溪还有很多,松溪县依托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基层示范县优势,探索“互联网+庭院经济”建设,引导农户通过短视频营销、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开展网销电销,打破传统小农经济“自产自销、沿街叫卖”的经营模式,让庭院经济搭上电商发展的快车道。2024年,全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超4500万元。 村民正通过网络直播销售庭院兰花 下一步,松溪县将依托梅口埠、湛卢山、招沙甲、大布福文化村等旅游景区优势资源,开发围炉煮茶、田园采摘、休闲垂钓等一批慢生活、微度假的乡村旅游新场景、新业态,探索“庭院+微旅游”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与文化振兴相互促进发展,构建环湛卢山农文旅综合发展带,目前,已成功培育特色民宿10家、休闲农资46家、小型采摘园28处。 小而美也能成其大。松溪县将继续探索庭院经济产业发展模式,以特色农业为基础拓展精深加工与休闲体验,以乡土文化为内核打造非遗工坊与文创空间,以数字技术为纽带连接线上流量与线下场景,同步完善技能培训、品牌孵化、物流配套等公共服务,推动庭院完成从低效性资源到高质量资产的华丽转身,不断提升庭院经济的竞争力和附加值,让乡村不仅有“看头”更有“赚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