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魅力松溪 > 湛卢文化 > 正文
松溪抗战风云录② | 集结成北上的抗日铁军
2025-08-01 10:10:28 来源: 史志松溪  责任编辑: 王俊杰  

建松政地区国共合作谈判成功后,1938年1月,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指示闽浙赣地区红军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一批来自建瓯、松溪、政和、古田、屏南组成的闽东北抗日义勇军400多人,集中在路下桥休整,其中来自建松政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战士370多人。整编人员主要是来自于长期战斗在建松政根据地的三支队伍:一是隶属闽东北军分区的红二团;二是跟随建松政中心县委活动的红三团;三是活动在松政边区的地方游击队。

1月6日,这支主要由闽北人民优秀儿女组成的抗日武装,在闽东北军分区司令员饶守坤的率领下,告别了父老乡亲,浩浩荡荡的开赴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与闽北其他各路健儿,共计1300多人,整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团长饶守坤,副团长曾昭铭。五团下辖4个营,其中由建松政红军游击队组编成第三营,营长即为原红三团团长周汝春。

第二批来自建松政地区整编入新四军的有160多人。其中有110多人是原分散在各地做群众工作,赶不上第一批集中改编的游击队员;还有50人是1935年冬与闽东北红军达成结盟协议的大刀会武装。

松溪籍的叶文琪、黄新德、薛仁成、杨常奴、周朝旺、董惠林、何士林、周岩义、叶文章、曾长精、郑污流、严常贵、朱仕金、张仁滔、叶宣林、吴临兴等红军游击队战士随部编入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北上抗日。

1月25日,队伍抵达安徽歙县岩寺军部驻地,接受了军部首长的检阅。叶挺军长赞扬说:“五团基本都是闽赣边过来的老红军战士,是很强的骨干力量,要好好学习锻炼,今后发展起来都是我军的优秀干部。”因为五团人数多,战斗力强,被确定为新四军军部保卫团。这支由闽北人民优秀儿女组成的抗日武装,在皖南抗日前线,取得了“五次保卫繁昌大捷”的辉煌战绩,震动了大江南北。 

新四军五团没有辜负闽北人民的期望,在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皖南事变”中,为保卫新四军军部,松溪籍干部战士除叶文琪外,全部为国捐躯,以血肉和生命书写闽北子弟兵的光荣和骄傲。

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