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专题 >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 正文
从党的“三大作风”到中央八项规定
2025-07-15 10:30:29 张晓庆来源: 《机关党建研究》2025年第6期  责任编辑: 王俊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80周年,党的七大首次提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并写入党章。2012年,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到中央八项规定,彰显了我们党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荡顽瘴、祛沉疴、除痛疾,产生了强大示范效应,促进了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持续好转。今年3月,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进一步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历史传承: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8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成为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以身作则、以上率下,锲而不舍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并强调这是我们党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保障。

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的重要体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革命、建设和改革长期实践中,面对不同的形势和任务,始终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实现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巨大进步。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提出了“三大作风”和“两个务必”要求,加强和改进了党的作风建设,为党在全国执政后的作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面临着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重大转变,党内开展了整风整党和“三反”运动,纯洁了干部队伍,巩固了执政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党始终把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开展了“三讲”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明确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建设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党的作风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制度法规的形式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2013年在全国范围整治“四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并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以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使全党作风全面好转,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可见,作风建设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自觉,也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作风”到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等,都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法宝,在思想上承前启后,在实践上一以贯之。

创新发展:自我革命是自我批评优良传统的创新发展

批判性和革命性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曾经指出,“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无产阶级革命与其他革命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自己批评自己,并靠批评自己壮大起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具有批评性和革命性的本质属性。纵观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历史,从党的七大提出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到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其内在演进逻辑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与时俱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面对党内“左”倾教条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倾向和做法,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以“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实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会议上强调,“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会议通过的党章也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该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经常检讨自己工作中的错误与缺点,来教育自己的党员和干部,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实事求是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在推动落实党的思想路线、夺取革命胜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我革命是自我批评优良传统的创新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探索出我们党长期执政条件下依靠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有效途径,是对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传统的创新发展和迭代升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载体,通过一体推进学查改,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集中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突出问题,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

可见,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思想不纯、作风不正的有力武器,自我革命是刀刃向内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根本之道,两者不仅体现了党对于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恒心、决心、信心,也体现了党对如何保持自身先进性纯洁性的清醒、坚定、务实,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经验启示: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抓常、抓细、抓长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从党的七大提出三大优良作风到新时代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十年不够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够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风成俗,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这些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在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实践中的应用,是对党的作风建设规律的整体认识和系统把握,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加强作风建设的政治自觉与传承发展。党的七大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大会,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系统总结了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作风,确立了党的作风建设理论原则。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以徙木立信之举引领时代风气之变,通过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建设,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崭新篇章,使党永葆生机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是作风建设要抓常,就是要经常抓、形成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重在经常,必须常常抓。风气养成重在日常教化,作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各级党组织要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纳入日常工作范畴,融入“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在常学常新中筑牢思想防线;要在“常”字上稳扎稳打,在常部署常考核、常查常纠中久久为功、化风为俗,形成常态化制度机制。

二是作风建设要抓细,就是要细致抓、确保落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重在抓细节,必须环环抓。老百姓看作风建设,主要不是看开了多少会、讲了多少话、发了多少文件,而是看解决了什么问题”。要增强作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结合实际情况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党员干部要度己以绳,从严从细严格要求自己,从细节入手、从小处着眼、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久久为功形成良好作风;领导干部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树立良好形象、发挥表率示范作用,以此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是作风建设要抓长,就是要长久抓、实现长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重在持久,必须反复抓。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抓好作风建设非一日之功”,“要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破题,为作风建设形成长效化保障”。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充分认识作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守正创新、标本兼治,以改革的办法固化作风建设成果,形成有力有效的制度体系,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