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要闻 > 正文
乡村振兴,松溪打“ 蔗 ”牌
2018-03-01 16:01:39 来源: 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 王俊杰  

 

在百年蔗糖厂,工人们熟练地分工制糖,一忙活就是整整一个月。

红糖并没有给村民带来多少甜头,220多户村民重新寻找出路。上世纪90年代后,甘蔗林少了,慢慢被蔬菜、茶叶等包围,多数村民选择跟风,听说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只剩下百年蔗园,这片甘蔗林成了全村所有人逝去的回忆。”村支部书记吴庆有心有不甘,但是甘蔗致富路走不通,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成片的甘蔗林消失。

回归传统,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2012年,三个男人重新考虑起了蔗糖生意,吴庆有就是其中一个。

虽然甘蔗种植日渐萧条,但他始终认为百年蔗才是村里发展的王道。在万前村,1亩甘蔗地可产0.5万多公斤甘蔗,50公斤甘蔗可制作3.5公斤红糖,出糖量高。和种植茶叶相比,每亩经济效益要多出两三千元。吴庆有和村委会主任王进胜、老主任王仕有一碰头,三人说干就干,先拿出两三亩地做实验。

“本想给村民开个好头,可是做出来的红糖质量不过关,全是黑的。归根到底还是制糖技术不行,一下就亏了三万多元。”第一年就出师不利,三人肩上压力陡增。

3万块钱就这么打了水漂,村民中质疑声起,不少人唱衰甘蔗产业。村民王仕营对这件事就有所迟疑,“以前熬出的红糖就这么黑,改变成色谈何容易?”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