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网11月2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徐士媛 通讯员 黄水林) 初冬,龙岩市连城县莒溪镇梅村头村的阿拉比卡优质咖啡育苗基地内绿意盎然。层层叠叠的梯田上,一株株咖啡树苗整齐排列,叶片舒展,长势喜人。 作为闽西地区率先试水的精品咖啡种植基地,这片依托山地资源打造的产业阵地,承载着村庄“向绿要效益、以特色谋发展”的振兴梦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梅村头村以精品咖啡产业为突破口,探索“生态+产业+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让这个高山村落焕发蓬勃生机,成为全会精神在基层转化落地的生动实践。 天仓(龙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国新介绍,为找准适合咖啡产业发展的地区,团队先后多次深入梅村头村实地考察,结合气候、土壤等数据反复论证,最终确定闽西高海拔地区具备种植精品咖啡的天然优势。目前,基地育苗区、示范区已建成投用,生产基地正与连城国投协商合作细节。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必须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培育乡村特色产业。”秦国新告诉记者,生产基地今年育苗量约两万株,暂时能满足基地的初期种植需求,下一步计划联合科研团队优化育苗技术,扩大种植规模,让“小咖啡”长成“大产业”。 产业振兴的核心是让农民受益。梅村头村围绕咖啡种植延伸产业链条,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樊汉权介绍,村里将闲置多年的废弃粮仓改造为“咖啡创客空间”,为返乡青年、创业团队提供交流合作平台,定期邀请专家开展种植技术、咖啡品鉴培训,目前已培育本地“咖啡技术员”12名;投资修建的5公里森林咖啡步道,串联起种植基地、山林景观与村落民居,打造“徒步赏景、体验采摘、手冲咖啡”沉浸式文旅场景;联合顺丰冷链共建的村级物流站点,更是打通了咖啡豆采摘、加工、运输的“最后一公里”,确保新鲜出炉的咖啡豆直达全国市场,有效保障了产品品质与农户收益。据测算,2026年项目全面投产后,可带动村民年人均增收1.2万元,真正让高海拔地区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村民的“钱袋子”实实在在鼓起来。 “我们要让咖啡香飘出大山,更要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樊汉权信心满满。他表示,将以咖啡产业为纽带,进一步深化“生态+产业+旅游”融合模式,一方面拓展森林徒步、森林康养、林下中草药种植等多元业态,打造“春采咖啡、夏享清凉、秋赏红叶、冬品咖啡”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咖啡文化节”“高山生态论坛”“高山轻徒步”等活动,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前来、更多社会资本下乡,全面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