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新闻动态 > 福建新闻 > 正文
富美秀屿 绘就海洋新图景
2025-11-13 09:30:06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王俊杰  

向海而兴的秀屿港 杨艳平 摄

东南网11月13日讯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陈汉儿 通讯员 吴昕 佘柳)

立冬时节,莆田市秀屿区南日岛海域,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平台“国能共享号”屹立海上。水下,金鳞密布的大黄鱼跃动畅游;水上,清洁能源不断产出,“海上发电、海下养鱼”的风渔融合发展的模式在这里成为现实。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秀屿是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全省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县(区),海域面积2800平方公里,岸线绵长,水质优良,2024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64.748万吨,居全省县区第二。

一城三湾的区位优势奠定了秀屿区追风逐浪、依港而兴的高质量发展基调。今年来,秀屿区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围绕莆田市委“一五二三四”部署,将发展海洋经济作为主阵地、主方向,擘画陆海统筹、港产城联动发展格局,奋楫搏浪谋赶超,“五区”蓝图日益明朗,蓝色经济乘势而上。

秀屿区委书记张伯松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系统总结经验,全面对标先进,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全区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思路、任务、举措,为奋力谱写港兴业旺富美秀屿高质量发展超越新篇章提供规划保障和科学指引,全力推动海洋经济全产业链发展。

临港产业腾飞

港口码头,货轮往来,装卸繁忙。6日上午,完成天然气卸载的利比里亚籍“MARIA ENERGY/玛丽亚”轮正缓缓驶离秀屿LNG码头,预备返回马来西亚民都鲁。临海处,6只巨大的白色罐体高高矗立,挺拔壮美。

湄洲湾港秀屿港区是我省重要核心港区之一,以LNG、散杂货和化工品运输为主,兼顾集装箱、大件杂货运输,既是海峡两岸货运重要口岸,也是服务临港产业及城市物资运输的综合性港区。

借力港口优势,秀屿区临港产业项目沿着岸线聚集,新型功能材料、木材加工产业、新能源产业链项目等拔节生长、集聚成势,构建起环海经济崛起带。

2012年,以打造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千亿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区为“牛鼻子”,秀屿区高点定位、“零帧起手”建设石门澳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并请来行业龙头企业——

作为“先行军”“排头兵”的永荣、中锦两家企业,历时10年,分别缔造出世界级己内酰胺工厂和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锦纶聚合基地。如今,两座化工巨擘以1.8公里管廊“一线相牵”,构建起全国最高效的产业链闭环,年创造产值200亿元。

当年“一张蓝图”中埋下的种子,如今已开花结果——三棵树高新材料综合产业园启动项目一期二阶段建设,逐步打造“全球领先的全品项综合性生产基地”;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华峰新材料,深耕循环再生产业,成为国际行业标准引领者;全球前十轮胎品牌佳通轮胎已着手布局智能化生产工厂,迈进“工业4.0”时代……

抓紧“一根链条”,秀屿区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推进临港经济起势腾飞。目前,全区拥有新型功能材料产业规上工业企业27家,2024年累计产值332.44亿元,同比增长24.1%,成为全市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

作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重要配套,一座年轻码头正在成长——新建的石门澳作业区11号泊位已于年初投产,6号、9号泊位主体结构完工,建成后将是我省唯一具有液氨作业资质的化工码头,并可根据企业需求逐步增加高端石化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形成化工涉及品类16种以上、散货涉及货种7种以上的专业接卸码头,为临港布局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夯实基础设施支撑。

向深远海挺进

风车矗立,海天辽阔。南日岛海上风电场水域,一座明黄色的三立柱半潜式平台高耸,这是全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国能共享号”平台。6月20日,平台再次投放了3.5万尾大黄鱼鱼苗。“去年这些仿野生大黄鱼卖出了远超预期的可观价格,今年春节前夕,应该能再迎来一波大丰收。”秀屿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严志洪说。

南日岛是我省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国家级出口鲍鱼质量安全示范区,年平均气温19.2℃,气候宜人、波清湾阔,其海域盐度高、水流强、风浪大,无工业污染,极适合鲍鱼饲养。作为全国最早开展渔排式规模化养鲍的乡镇,目前已形成成熟的鲍苗培育及成品鲍养殖模式,综合技术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新质生产力加持下,当地开始将发展目光投向深远海域。前不久,由莆田市海发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立项的全省首个鲍鱼外海底播养殖项目通过省级专家验收,该项目将鲍鱼养殖推向更深层次海域,探索解决度夏成本高、天灾影响、近海养殖面积饱和等问题。

“仿野生底播有望培育出大个体鲍鱼,为后续的高端溏心鲍加工提供优质原料。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腾出部分内湾空间、改善近海水质环境,对海洋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延链拓链意义重大。”莆田市海发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骆文树说。眼下,当地政府已在南日港南海域规划4000亩海域用于发展规模化南日鲍鱼底播立体养殖。

在海洋渔业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中,当地正通过“高新蓝”赋能,进一步深挖海洋富矿。年底,秀屿区计划引进全新的深远海装备养殖项目,首期于南日岛海域建造2座6万立方米水体养殖网箱(坐底式能晒网深海大网箱);今后计划追加完成600万立方米水体养殖网箱建设。项目建成后,有望打造福建省最大的海上牧场,助力蓝色粮仓建设。

渔旅融合高歌

10月中旬,100辆搭载北斗三号厘米级定位技术的共享电单车登陆南日岛,这是南日岛首次引进共享电动车,对于广大游客来说,无论是穿梭村尾小巷寻味鱼鲜,还是沿着海岸追逐落日,都能以更多元的姿态解锁海岛风光。

“以前来南日,最多看看海、吃顿海鲜就走了,现在还有高端海景酒店可以住,可以听沙滩音乐会、面朝大海喝咖啡、体验海上垂钓,几天都玩不够。”这是市民叶桂兰第二次带孩子到南日岛,她惊喜地发现,岛上各类文旅活动项目越来越多,海岛建设也越来越好。

作为福建第一大离岛,南日岛山海资源兼备,坐拥九重山、月亮湾沙滩、燕里湾沙滩等自然景观,是全国“和美海岛”、福建省“生态旅游小镇”,也是秀屿区打造海洋文化旅游的主阵地。当下,当地把目标定位为海岛生态渔业观光游,发力渔旅融合、风渔融合,通过修民宿、兴研学、办赛事等方式,持续探索“赛事引流、文化赋能、文旅共生”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今年8月,2025中国·南日岛海钓邀请赛暨海峡两岸海钓赛在南日岛挥杆开赛,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名海钓高手,在为期两天的角逐中,共同见证了南日海钓的独特魅力。这已经是南日岛举办的第九届全国海钓赛事。

赛事活动期间,南日岛木兰雅途酒店、云海山庭酒店,一房难求。木兰雅途作为央地联袂打造的海洋文化旅游新地标,105间客房有70%以上是海景房,沙滩、风车、潮汐定格一窗之间,让游客直呼“值回房价”。“酒店8月份房屋出租率达72.87%,多日实现满房。”木兰雅途酒店负责人陈亚威告诉记者。

此外,与海钓大赛相伴而至的,还有为期3个月的夏季沙滩音乐会、烟火秀,一系列清凉文旅项目,带动观光、民宿等相关产业,正是海岛探索文旅产业多元化拓展的有益实践。后续,南日岛还将依托“全国海钓竞赛训练基地”优势,开发“海钓赛事+海岛观光+渔乡体验”精品旅游线路。

“我们不仅要让游客‘愿意来’,更要让他们‘玩得好、留得住’。”南日镇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乐明浚介绍,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策划南日岛全域旅游提升项目,开发“海鲜+美食节”“海鲜+展销会”“海鲜+打卡点”等多元业态,举办各类海岛主题活动,提升旅游体验。同时推进景区景点提升、民宿建设、业态开发等,持续提升南日岛全域旅游水平。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