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新闻动态 > 福建新闻 > 正文
周宁:能人归乡 “头雁”领航
2025-11-06 14:59:41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王俊杰  

东南网11月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郑文敏)

眼下正值葡萄管护期,走进周宁县徐万和现代化葡萄产业孵化基地,只见工作人员娴熟地为果树修剪、施肥。“今年基地的葡萄供不应求,比原计划提前20天就全部售罄。”说起今年的收成,“80后”新农人徐伟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作为周宁第一批返乡发展葡萄产业的“新农人”,他深耕大山10余年,通过种植高山晚熟葡萄,改良新品种,实现自营年均产量达650吨,收购农户葡萄1500吨,带动村民增收。

过去,回乡常被视为“在外混不下去”的选择。如今在周宁,像徐伟这样的返乡青年,正打破这一刻板印象。他们带着在城市积累的广阔视野、成熟的电商运营经验、前沿的设计审美以及宝贵的资本资源回归乡土,重新挖掘并定义乡村的经济潜力与文化价值。

“领”航乡野

连日来,周宁县咸村镇上坂村的山林间一派繁忙,村党支部书记林燚炜带领着村民栽种金线莲和铁皮石斛。“我们通过‘以工代补’的形式,开垦了30亩林下基地,既盘活了林地资源,又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他说。

2022年,从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林燚炜以大学生志愿者身份,在周宁县李墩镇参与乡村工作。那段经历,让他积累了农业技术服务和产业推动经验。

去年,林燚炜回到家乡上坂村。“刚回村我就意识到,家乡山多田少,发展林下种植是条好出路。”林燚炜说。利用自己掌握的植物组培技术,林燚炜投资10万元引进组培设备,在上坂村搭建起种苗扩繁实验室。他还积极联动周边村庄,共同推动金线莲、黄精、畲药等特色作物的规模化发展。

在周宁,像林燚炜这样扎根乡村的年轻村干部并非个例。纯池镇莲地村党支部书记凌圣坤策划推出研学游、团建游、红色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使农文旅融合成为村里的致富“密码”;泗桥乡溪口村党支部书记徐景辉整合各方资源,打造10余种文旅新业态,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狮城镇龙潭村党支部书记刘少云以花为媒,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花卉,打造庭院经济新业态……

“年轻村干部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敢于尝试,是打破乡村发展瓶颈、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领头雁’。”周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周敦淼介绍,该县积极实施村级后备力量“青蓝工程”,已挖掘储备在外创业能人、复转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后备力量180余人。

“创”意十足

在周宁县浦源镇浦源村鲤鱼溪畔的“鲤禮”文创咖啡馆,钥匙扣、冰箱贴、小鲤鱼卡通玩偶等鲤鱼溪主题文创产品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挑选。“这些以周宁特色景区为灵感设计的冰箱贴,一推出就被游客争相购买,特别是这款鲤鱼溪造型的,销量最好。”店主黄雪琦介绍。

2021年,黄雪琦与丈夫黄宇斌看中家乡文旅产业的发展潜力,毅然决定返乡创业,成立周宁县大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致力于挖掘周宁独特的文化元素。

越来越多像黄雪琦这样的年轻文艺创作者,受浦源村的美景所吸引入驻,成为新村民。他们在鲤鱼溪景区开展文艺创作和文艺培训,带动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云端壹号”民宿书吧里,古色古香的木质书架与百年老宅的梁柱相得益彰,游客手捧书卷,静享悠然时光。“我们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打造特色民宿,让传统时光美学融入现代旅居体验。”民宿负责人许神球介绍,开业以来,入住率持续攀升,节假日和暑期更是“一房难求”。

这边,浦源村将“人鱼情缘”娓娓道来;那边,萌源村月山古龙窑以千年窑火续写传奇。

凭着一股子钻研劲,老手艺在萌源制硋世家第八代传人肖永灿的手里玩出了新花样。原本较为粗糙的工艺逐渐精细化,生产出的硋器(一种介于陶与瓷之间的生活器具)花纹美丽、釉彩生光。产品不仅畅销周边县市,更远销至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四川等地。肖永灿还积极推动体验式文旅发展,建设手工制硋体验工坊,推出全流程体验项目,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及研学团队前来参观体验。

“云”上飞扬

点开周宁县泗桥乡美食博主“稻村阿峰”的社交账号,橡子豆腐、金樱子糖、野菜火锅……充满山野气息的美食视频映入眼帘,让人垂涎欲滴。

“稻村阿峰”由卓林峰和大学同学沈翔宇共同创立。2023年,出于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他们毅然放弃深造机会,回到卓林峰的家乡泗桥乡下西坑村,开启了以美食为媒介的创业之旅。这对“创业搭子”一边自学摄影、剪辑,一边向村里的老人请教传统美食做法,用镜头记录并传播那些深藏于乡间的“闽东滋味”。

在卓林峰、沈翔宇的镜头下,长满刺的金樱子熬成了糖;嫩绿的鼠曲草揉成了青团;城里人陌生的鸳鸯果磨成了浆水,再制成滑嫩的豆腐……仅两年时间,账号就收获25万粉丝。据不完全统计,视频播放量累计达3亿次。“我们拍的是美食,但最终目的是希望带动农产品走出去,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真正为乡亲们增加收入。”卓林峰说。

同样因乡土情怀选择回归的,还有“90后”女生许文婷。她回到纯池镇禾溪村——一个拥有木拱廊桥、明清古民居的中国传统村落,在村里经营一家“禾禾cha”。通过抖音、小红书、微信视频号,把家乡的山水与古韵推送到更远的地方。昔日“养在深闺”的禾溪村,被点赞、收藏、转发,吸引不少游客循“屏”而来。“没想到深山里还藏着这么美的古村落,咖啡馆也很有味道,不虚此行。”来自福安的游客张福芳说。

“在这里听着乡音,陪着乡亲,让更多人走进禾溪,读懂禾溪。”许文婷说,在这间咖啡馆里,笋干、茶叶、土豆干等农特产品成了游客青睐的伴手礼,乡村资源“活”了起来。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