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云上湛卢 潮聚松溪】厦门四少年松溪圆“铸剑梦”:亲手锻打湛卢剑,对话千年非遗魂
2025-10-10 10:06:33 来源: 松溪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 王俊杰  

当铁锤砸向烧得通红的钢坯,火星跃上手套的瞬间,肖泽恺忍不住惊叹:“我好像真的摸到了千年铸剑技艺的温度!”10月7日,国庆假期临近尾声,这位来自厦门科技中学的少年,与三位厦门同龄人跨越五百多公里,走进闽北松溪县,在湛卢宝剑非遗传承人叶向春的指导下,亲手锻造剑坯,圆了一个炽热的“少年铸剑梦”。

松溪,因春秋时期欧冶子在此铸成“天下第一剑”湛卢而闻名,至今仍是这项古老技艺的传承核心。当四位少年踏进大布福文化空间的铸剑坊,展厅中陈列的十余把湛卢剑瞬间攫住了他们的目光——剑鞘云纹细腻如织,剑身出鞘时寒光流转,映出他们好奇而专注的脸庞。“课本里说‘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今天终于有了真实的对照。”厦门外国语学校的潘禹辰轻抚剑鞘,木质的温润触感让他对这门技艺多了一重敬畏。

“铸剑如做人,急不得,每一步都要稳。”叶向春师傅的开场白简短有力。他伸出布满老茧的手,搬来青灰色的“铁母石”,向少年们讲解:“湛卢剑讲究‘精铁为骨,良钢为魂’。这矿石要经过三次筛选、七次熔炼,才能成为合格的钢坯。”说罢,他掀开炭火灶的铁板,炽热的火光瞬间映红了每一张年轻的脸。“钢坯烧到‘樱桃红’时最软,锻打出来的纹路才均匀——就像你们读书,基础得打牢。”

最让四少年热血沸腾的,是亲手锻打环节。戴上防护手套,握紧铁锤,在师傅指导下对着红热钢坯敲打。厦门一中的蔡泓杰起初总找不准落点,铁锤频频砸在铁砧上,震得手腕发麻,额头很快渗出汗珠。“眼睛盯准位置,手臂带手腕发力,像解数学题一样,每一步都要准!”叶师傅从身后扶住他的手臂,手把手教发力技巧。反复尝试后,蔡泓杰终于敲出细密纹路,他举着铁锤欢呼:“师傅!我打出‘水波纹’了!”一旁的廖一名也渐渐找到节奏,铁锤起落间,钢坯在他手中慢慢显露出剑的雏形。

淬火环节更是让四少年屏住呼吸。叶师傅提起赤红剑坯,橘红色弧线划过空气,“唰”地浸入冷水盆。白雾瞬间腾空,“滋啦”声中,铁与水交融的独特气味弥漫开来。“这步叫‘蘸火’,温度差一点,剑的硬度就差远了。”师傅捞出剑坯,指着上面的青色纹路,“这就是‘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秘密。”厦门松柏中学的廖一名踮起脚尖,眼睛紧紧盯着剑坯纹路,生怕错过细节,“原来一把好剑,要经过这么多考验。”

研学尾声,叶向春将四位少年当天锻打的湛卢剑赠予他们:“这是我们之间的‘师徒信物’。湛卢的传承,不光是技艺,更是那份‘精益求精’的匠心。”他紧握他们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今后无论你们走到哪里,都要记得像铸剑一样——沉得下心,耐得住磨。”

“非遗需要年轻人接续。这些厦门少年带来的朝气,让千年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叶向春感慨道。而这场铸剑之旅,不仅圆了四个少年的剑梦,更让工匠精神的种子悄然落进心田,照亮他们未来的成长之路。(蔡廷梦 黄帆)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