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脚步渐近,松溪街头悄然重现传统手工月饼的制作盛况。老匠人以半生匠心坚守古法,年轻人凭鲜活创意延续传奇,一块块泛着金黄、透着酥香的月饼,不仅唤醒了舌尖上沉睡的中秋记忆,更成了牵系游子乡愁的温暖文化符号。 在何氏饼店,老师傅们俯身案前,指尖翻飞间复刻着松溪时光里独有的中秋味道。松溪传统月饼的制作,从选粉称量的精准、调馅和酥的细腻,到包制烘烤的讲究,每一道工序都严守古法、分毫不敢懈怠。揉面时,指节在面团上灵活舞动,似有韵律流转;分馅时,手起手落间分量丝毫不差,精准如秤;拍压定型时,力道拿捏得恰到好处,让月饼形态规整又不失松软。一招一式行云流水,不见半分滞涩,尽是岁月沉淀的娴熟。 历经一系列复杂工序,成型的月饼被送入烤箱。不过短短三十分钟,金黄酥香的月饼便带着滚烫的热气跃出烤箱,瞬间将甜香弥漫开来。轻咬一口,酥皮簌簌落入口中,甜糯的内馅与麦香十足的外皮在舌尖温柔相拥,细细咀嚼,层次分明的口感唤醒了沉睡的味蕾,一股暖融融的满足感从心口缓缓漫开,熨帖了整个身心。 “松溪月饼是真好吃!咬一口外皮酥到掉渣,里面的馅又香又甜,却一点都不腻人。”市民江科磊一边品尝,一边笑着赞叹,言语间满是喜爱。 松溪传统月饼以新鲜猪肉、饱满花生、醇香芝麻、清甜白糖等为主料,饼皮酥松多层,内馅颗粒分明,猪肉馅料的加入,巧妙增添了咸鲜风味,形成“甜咸交织”的独特口感层次,每一口都能尝到食材本真的味道。除了本县人百吃不厌,更吸引了不少外地食客专程驱车前来,只为这一口松溪味道。 “我做月饼已经四十多年了,食材上从不含糊,每天用的都是新鲜猪肉,每一步的用料都严格照着配料标准来。这做月饼跟过日子一样,哪一步差了点意思,最终的口感和味道就会大打折扣。”月饼制作师傅龚玉兰一边揉着面团,一边认真地说,话语里满是对这门手艺的敬畏。 好技艺需配好食材,再加上巧思创新,才是打造爆款销量的关键。现场,龚玉兰的儿媳叶亚琳正专注地制作新式咸蛋黄味月饼。新口味的月饼,既保留了松溪传统月饼的浓郁地方特色,又精准迎合了现代人对风味多样性的追求。一经投向市场,便迅速俘获了消费者的味蕾,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景象,刚出炉的月饼转眼就被抢购一空。 “能把婆婆传下来的月饼手艺好好传承下去,我特别开心。同时我也总想着尝试做些新口味,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咱们这传统手艺做出来的月饼。”叶亚琳擦拭着额角的细汗,眼中满是对这门手艺的热爱与期待。 对松溪人而言,手工月饼早已不是简单的节令食品,而是刻进骨子里的中秋符号。老手艺人揉面时掌心的温度、灶膛里跳动的温暖火光、家人围坐分食时的欢声笑语,这些熟悉的生活片段,串起了每个松溪人记忆里圆满的月圆之夜。无论走多远,无论时隔多久,只要咬一口家乡味的酥皮月饼,唇齿间便会漾开儿时熟悉的甜香 —— 那是游子心中清晰的归乡地图,更是松溪人代代相传的温情密码。(徐枫 陈帅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