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抚养权争夺到探视权纠纷,从家暴维权到未成年人心理干预,家事案件背后往往交织着法理与情感的复杂博弈。如何破解“案结事难了”的困境,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松溪县人民法院创新推出“诊断、治疗、修复、守护”四维一体家事审判机制,将刚性司法与柔性关怀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家事少审纠纷实质性化解的新路径。 专业审判:以法治智慧破解家事“千千结” “感谢法官,孩子终于能回到我身边了……”在一起抚养权纠纷中,面对情绪对立的母亲与祖父母,松溪法院法官并未简单“一判了之”,而是通过十余次背对背调解、心理疏导和实地走访,从“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出发,引导双方打破隔阂,最终促成和解。 此类案例是松溪法院践行“法理情”融合审判理念的缩影。该院打造“詹红荔工作室”“心理疏导室”等温情化审判场所,选配经验丰富的家事法官组建专业化团队,推行“刑民二审合一”机制,实现案件调撤率70.97%。通过柔性司法手段,让裁判结果既有力度更具温度。 协同共治:织密妇女儿童权益“防护网” “人身安全保护令必须立即发出!”面对多次遭受家暴的范某,法院24小时内审查立案,联合公安、妇联等部门协同送达,并建立动态跟踪机制,为受害者构筑起司法、行政、社会三重保护屏障。 松溪法院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联合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引入心理疏导师、社工等专业力量,形成“司法审判+社会服务”联动模式。2024年以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15次,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50余份,推动纠纷化解从“末端处置”向“源头预防”转变。 制度创新:延伸服务写好判后“后半篇文章” “孩子终于愿意和我说话了!”离婚案件判后回访中,法官发现未成年人小金长期情绪异常,随即联合心理疏导师介入,通过历时两个月的疏导,修复了断裂四年的母子亲情。 该院建立判后回访台账,对涉未成年人案件、家暴案件等开展“一案一跟踪”,通过电话回访、委托社会调查等方式,动态掌握当事人生活状况,累计回访18次,实施心理干预15次,确保司法关怀贯穿案件全周期。 法治宣教:筑牢家事纠纷“源头防线” “赡养老人是法定义务,更是道德责任!”一起赡养费纠纷调解后,法官结合案情对当事人开展法治教育,促成子女主动履行义务。 松溪法院构建多维度普法矩阵,成立“百合花开”护青苗法官工作室,组织模拟法庭、法治副校长进校园等活动,2024年开展宣教20余场,覆盖学生3800余人。通过“以案释法”“浸润式普法”,推动法治意识深入人心,从源头减少纠纷滋生。 从单一审判到多元共治,从化解矛盾到修复关系,松溪法院以“四维共治”机制为抓手,将司法效能转化为社会治理实效,为“小家”和睦与“大家”和谐提供了生动的法治注解。(范斐娟 陈旭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