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四维共治”构建家事少审新格局 以司法温情守护万家安宁
2025-07-23 10:30:23 来源: 松溪法院  责任编辑: 王俊杰  

从抚养权争夺到探视权纠纷,从家暴维权到未成年人心理干预,家事案件背后往往交织着法理与情感的复杂博弈。如何破解“案结事难了”的困境,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松溪县人民法院创新推出“诊断、治疗、修复、守护”四维一体家事审判机制,将刚性司法与柔性关怀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家事少审纠纷实质性化解的新路径。

专业审判:以法治智慧破解家事“千千结”

“感谢法官,孩子终于能回到我身边了……”在一起抚养权纠纷中,面对情绪对立的母亲与祖父母,松溪法院法官并未简单“一判了之”,而是通过十余次背对背调解、心理疏导和实地走访,从“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出发,引导双方打破隔阂,最终促成和解。

此类案例是松溪法院践行“法理情”融合审判理念的缩影。该院打造“詹红荔工作室”“心理疏导室”等温情化审判场所,选配经验丰富的家事法官组建专业化团队,推行“刑民二审合一”机制,实现案件调撤率70.97%。通过柔性司法手段,让裁判结果既有力度更具温度。

协同共治:织密妇女儿童权益“防护网”

“人身安全保护令必须立即发出!”面对多次遭受家暴的范某,法院24小时内审查立案,联合公安、妇联等部门协同送达,并建立动态跟踪机制,为受害者构筑起司法、行政、社会三重保护屏障。

松溪法院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联合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引入心理疏导师、社工等专业力量,形成“司法审判+社会服务”联动模式。2024年以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15次,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50余份,推动纠纷化解从“末端处置”向“源头预防”转变。

制度创新:延伸服务写好判后“后半篇文章”

“孩子终于愿意和我说话了!”离婚案件判后回访中,法官发现未成年人小金长期情绪异常,随即联合心理疏导师介入,通过历时两个月的疏导,修复了断裂四年的母子亲情。

该院建立判后回访台账,对涉未成年人案件、家暴案件等开展“一案一跟踪”,通过电话回访、委托社会调查等方式,动态掌握当事人生活状况,累计回访18次,实施心理干预15次,确保司法关怀贯穿案件全周期。

法治宣教:筑牢家事纠纷“源头防线”

“赡养老人是法定义务,更是道德责任!”一起赡养费纠纷调解后,法官结合案情对当事人开展法治教育,促成子女主动履行义务。

松溪法院构建多维度普法矩阵,成立“百合花开”护青苗法官工作室,组织模拟法庭、法治副校长进校园等活动,2024年开展宣教20余场,覆盖学生3800余人。通过“以案释法”“浸润式普法”,推动法治意识深入人心,从源头减少纠纷滋生。

从单一审判到多元共治,从化解矛盾到修复关系,松溪法院以“四维共治”机制为抓手,将司法效能转化为社会治理实效,为“小家”和睦与“大家”和谐提供了生动的法治注解。(范斐娟 陈旭雯)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