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新闻动态 > 福建新闻 > 正文
全国首个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大模型发布
2024-11-14 09:18:54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王俊杰  

东南网11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闻) 10日,我国首个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大模型——“文鳐”在厦门正式发布。

该模型由厦门理工学院、众数(厦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众数科技”)、福建省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政产学研机构共同研制,此次成功发布标志着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在智能化发展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据介绍,“文鳐”是基于通用大模型架构,采用多模融合机制,结合行业专业知识,经过不断训练和优化构建出的多模态自研行业大模型,具备在船舶设计、性能预测、航运气象服务等特定领域任务处理能力,可以助力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高工作效率。

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作为典型的离散型制造型产业,有技术复杂、批量小、涉及专业知识繁多且分散的特点。这导致该行业难以形成普适性的专业知识库,从而影响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文鳐”的开发,正是为了解决这一行业痛点。

自2022年开始,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王驰明带领团队,整合船舶设计、船舶法规、船型工艺、海洋工程规范、港航气象服务、海洋政务及教学科研等七大核心领域的专业知识,成功构建出系统性的智能化平台。基于此,“文鳐”可以利用先进的自反思链、多模态融合以及多智能体协同等技术,高效解决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中的复杂任务,显著提升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效率。

目前,“文鳐”已应用于新能源拖轮、海上观光船、闽江货船等绿色智能船舶项目的研发设计。“在专业文档辅助编写、性能研究、专业技术成果总结等方面,‘文鳐’极大提升了船舶设计效率。”发布会上,王驰明以前不久进行的5000马力新能源拖轮研发项目为例,介绍了“文鳐”的强大功能。

王驰明表示,引入“文鳐”之后,项目研发进程大大加快。例如,在船舶CAD二维图纸绘制环节,“文鳐”利用多模态智能体,结合文生图技术,可以快速实现船舶外观造型初步生成验证;结合图生图技术,可以辅助工作人员实现船舶外观造型的快速设计、局部优化以及方案展示。此外,“文鳐”还能够根据项目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迅速响应行业动态变化,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

“‘文鳐’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人为错误发生概率,确保了项目顺利推进。”众数科技创始人兼CEO吴炳坤表示,无论是在船舶建造、航运管理还是海洋环境监测等领域,“文鳐”大模型均展现出广泛的应用潜力,未来必将成为行业内不可或缺的智能助力,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记者手记

从产业中来 到产业中去

福建日报记者 林闻

近两年来,在新型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进展下,各类人工智能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从全球已发布的大模型分布看,中国和美国大幅领先,超过全球总数的80%,中国已形成了紧跟世界前沿的大模型技术群。

“文鳐”大模型、昆仑大模型、太阳石矿山大模型……众多行业大模型的发布让我们看到,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竞赛已经进入下半场,从“卷参数”“卷算力”过渡到“卷应用”。业界关注的重点也已经从技术本身的迭代演进,过渡到实实在在的应用场景,比如在哪些行业提升了多少效率、创造出多少应用价值。

从“文鳐”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要让大模型真正发挥作用,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完善,更需要针对行业需求和难点、痛点,有的放矢地设计能够解决具体问题的产品,并且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不断打磨和优化。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这才是大模型的真正价值所在。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