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了路灯,大家晚上出行更加安全、方便了。”每当夜幕降临时,松溪县渭田镇潘墩村沿街主干道旁一盏盏崭新明亮的太阳能路灯就亮起,照亮村民夜间出行“幸福”路。 前些年,潘墩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配套比较滞后,很多街巷没有安装照明路灯,村民晚上摸黑出门极为不便,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为此,潘墩村党支部以“党建引领+乡贤助力”模式为抓手,积极联系在外乡贤,累计募集资金13万元用于村庄路灯建设。 渭田镇因地制宜,创新施行“党建引领,乡贤助力”模式,以做好乡贤工作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大能量”,不断完善乡贤组织章程和议事规则,明确工作职责和参与方式,提高乡贤共建共治的意识和水平,吸引更多的乡贤关注家乡,回归家乡,并融入到家乡的建设中来,共建成28个项目,投资800多万元。 这是松溪县“万企兴万村”行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松溪县按照“雁回巢、叶归根、产业兴、促发展”的思路,持续开展“回归经济”“民企带村”“万企兴万村”等行动,通过政策创新、平台创新、机制创新,促进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归,着力将松溪打造为要素聚集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2023年以来,全县完成回归项目15个、总投资24.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 眼下正是丝瓜上市的季节。在茶平乡林下村返乡创业种植户吴天进的丝瓜地里,郁郁葱葱的蔓藤下,一根根青翠饱满的丝瓜错落垂挂着,20多名村民正动作娴熟地采摘、打包,现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来采丝瓜,一天可以赚200元左右的工钱,离家近也能照顾到家里。”茶平乡村民王进云边说边将丝瓜剪下套入网套中。 吴天进2021年从厦门返乡,回到茶平乡林下村开始创业,去年,通过“公司+农户”的种植模式,流转土地100余亩,让荒地“活”起来的同时,也为乡村产业发展、村民增收致富注入了新活力。 祖墩乡刘源村结合自身实际,立足“武夷山水”品牌发展茶业、旅游业,与龙源茶业有限公司开展“村企共建”活动,已建成有机茶基地1000亩,茶叶产业已初具规模,茶农每亩茶叶可增收1500元。同时,依托“武夷山水”品牌,投资558万元,流转土地10亩,发展茶文化体验观光旅游,建成“有机绿茶观光区”和“农耕文化主题区”两大体验观光区,打造全县首家以有机绿茶为主题的3A级生态旅游景区——龙源绿茶生态休闲景区,稳步增加村集体收入。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32.4万元。 当前正值秋茶管理的黄金时期,抓好秋季茶园管理,对于增加下一季茶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依据茶树长势进行深修剪或重修剪,确保明年春茶高产优质打好基础,可以通过扦插黄板和灭虫灯等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确保产品质量绿色安全……”近日,福建省龙源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荣富正在茶园里指导祖墩乡慧添富蔬菜专业合作社茶农陈尚青如何更好地科学管理茶园。 祖墩乡慧添富蔬菜专业合作社自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主攻果蔬种植。按照“科技特派员技术股+农户参股”的“一主双股”模式,推广示范基地面积达到600多亩,种植特色蔬菜1000亩,为周边农户提供生物防控药液配方,促进农户增收20余万元。 “这片茶山已经经营4年了,每年采茶之后,都会找附近的村民帮助锄草、施肥,也给他们增加一些收益。通过学习指导,我在茶叶的管理方式、产量提升、品质管控等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现在收益也越来越好了。”陈尚青说道。 今年以来,松溪县工商联主动融入县委、县政府工作,积极发挥优势,深化做实乡贤“大文章”,因地制宜、优化布局,谋划在全国各地成立异地乡贤联络站,目前已完成北京、漳州、长沙异地乡贤联络站的创建工作。下阶段,县工商联将结合常态化走访活动,加快推进深圳、成都等地成立异地乡贤联络站,指导开展联络联谊和信息对接,依托广大松溪乡贤牵线搭桥,带动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家乡,助力松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范鑫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