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谢利富深入溪东乡举上村开展庭院经济调研工作。 “老伴今年85岁,身体不太好,平时都要吃药,我也79了,年纪大了,体力活干不了,两人平常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就从合作社领了一些材料,平常边看电视边加工雨伞,夫妻俩加起来每个月能有2000-3000的工钱,工作也不累,都是手上活儿,还能补贴点家用。”举上村村民张朝凤一边编伞一边说道。 举上村佳美农林合作社经营雨伞加工产业,利用老年人不适合重体力劳动的特点,采取手工轻体力加工方式,辐射带动村内50户老年人、脱贫户、残疾人、低保户利用自家院落进行初步加工,每人年均可增收8000-15000元,该产业不仅带动了留守人群,还盘活了闲置的土地资源,成功把农家庭院的“方寸地”建设成为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我2020年返乡创办雨伞加工厂,目前年加工量达180万把,但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土地扩建厂房,当前厂房承载力无法满足扩大生产所需的设备放置要求,导致产量没办法进一步提高,这次能够和党支部合作,机会非常难得,我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争取辐射带动更多村民就业。”佳美农林合作社负责人钟盛旺说道。 今年,在上级的支持下,举上村作为庭院经济试点村,成功引进项目资金30万元用于建设雨伞加工厂房,由村党支部领办的举上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业主,与佳美农林合作社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进一步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引领农户增收致富 。 谢利富指出,乡党委、政府要以举上村雨伞手工加工为基础,争取引进雨伞原料加工,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高价值链。要继续加大指导,积极对接协调旅游、交通、金融等部门,通过景区、车站、银行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把雨伞销售出去,把政策宣传出去,更好的引导群众参与,发掘更多不同类型的庭院经济。 下一步,溪东乡将以庭院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有效渠道和重要抓手,坚持“示范先行、以点连线、以点带面”,通过打造一批龙头主体,形成龙头联农带农机制,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让小庭院实现大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