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专题 > 网络中国节·中秋 > 正文
【网络中国节·中秋】汉字里的“中秋”
2022-09-09 09:11:08 孟德宏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 王俊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到了,我们来说一说汉字里的“中秋”。

“秋”的古字形像蟋蟀。蟋蟀是“秋虫”代表之一,有的地方称蟋蟀为“促织”。昆虫呢喃是秋季最重要的标志,而蟋蟀的鸣叫又是秋虫呢喃的重要标志。如今的“秋”字,表义字符“禾”传达出“庄稼收获”之义,这是秋天最重要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关于“火”,有专家说表示秋天禾谷成熟,犹如火灼,也就是“似火的庄稼”。

中国的先民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3个月。因此,每一季也就有了上中下之分。对于“秋季”而言,也就是“初秋”“仲秋”“晚秋”,即农历的七八九3个月。这3个不同的“秋”合在一起,也被称为“三秋”。

需要注意的是,“中秋”与“仲秋”并不相同。“伯仲叔季”是用以称呼人的长幼次序的名称。用在“仲夏”“仲秋”这里,指的是“次序位于中间的”,也就是农历八月。“中秋”则是“处于秋天中间的”,也就是七八九3个月之中的那一天,即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我们所说的“中秋节”,指的正是这一天。因此,中秋节也被称为“八月节”。

中国的特色节日,大多对应着特色食物。中秋节最重要的食物当然是月饼了,地上圆圆的月饼,对应着的是天上圆圆的月亮。“圆”是中国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符号,意味着“满”,意味着“完全”,还意味着“相聚”,所以,“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如果不团圆,就会惹起人们的相思之情。古往今来,多少文人为此了写下大量感人至深的诗句,流传至今,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作者系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副主任)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