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新闻动态 > 时评 > 正文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2021-06-04 09:06:36 来源: 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 王俊杰  

人才兴,则乡村兴。近年来,各地通过采取资金支持、荣誉激励、培养扶持等一系列举措,让一批优秀的乡土人才崭露头角。比如,有些地方在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方面积极探索,有的农民因此评上了职称;有些地方开设“乡土人才超市”、制作乡土人才联系服务卡,满足群众“预约”或“订单”需求;还有些地方建设“田间学校”,打造“科技小院”,让乡土人才就地就近实操实训。

一般来说,大部分乡土人才拥有一定手艺或者掌握一定技术,但受制于文化素质不高、施展空间有限等因素,他们在知识、技能上难以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相匹配,生产的农产品、手工艺品因附加值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只能自产自销,自身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因此,如何把乡土人才资源转化为乡村发展新优势,进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已经成为“三农”工作的重要课题。

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对乡土人才来说,吸引其扎根农村最关键的是真正落实好政策,各地应把乡土人才放在重要位置,重点在创业资金、技术扶持、职称评定、发展晋升上给予倾斜和突破,让乡土人才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可对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医护和农技人员实行直聘政策,让更多来到基层的年轻人愿意留下来建功立业。可多组织先进典型宣传推介,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乡土人才给予奖励,可通过考核吸纳更多骨干力量进入后备干部队伍,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可以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把当地退休人员、工商界人士或农村老干部等有志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乡土人才“找出来”“请回来”“用起来”,鼓励他们以投资兴业、援建项目、助学助教、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各种方式,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发掘用好更多“土专家”。以“土专家”为代表的乡土人才多在农村分散分布,可通过“拉网式”摸底调研或举办技能技艺比赛等方式,充分挖掘分散在乡镇、农村的致富能人、种养大户和“土专家”“田秀才”,分门别类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在此基础上,做好传统技艺技能的家承、师承等传承,强化乡土人才的市场意识、产品意识、精品意识,推动创新成果走入市场、深入群众。同时,积极引导乡土人才成立农业技术合作社,通过现场示范、结对培养、以师带徒等方式,带动身边群众学技术、学经验。

练好“内功”强化专业素质。应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整合资源和政策,重点依托职业院校,通过“理论学习+田间实操”开展“订单培养”,为农村输送一批与需求相匹配的学徒型人才。立足当地实际,组织专家下乡“传经送宝”,提高职业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职业培训与企业用工需求有效结合,建立培训、招工、就业一条龙的良性运行机制。注重从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生产经营能人当中挖掘培养致富能手,鼓励他们创办家庭农场、涉农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企业+乡土人才+农户”等经营模式,让更多农村优秀青年脱颖而出。(王春萌)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