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专题 > 全国主流媒体松溪行 > 正文
福建松溪:生态扮靓乡村振兴底色
2021-05-31 10:40:37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  责任编辑: 王俊杰  

南平市松溪县,曾是福建省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松溪坚持“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松溪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松溪一景。王崟欣 摄

生态助力

作为闽北首个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生态是松溪的一张名片。

一场雨刚过,云雾笼罩,山峦叠翠之间,连片的万亩茶园郁郁葱葱,这里是茶平乡生态茶园示范片。

茶业因生态而起。独特的地理与气候优势,使得松溪成为全国重要的茶叶产地。在茶平乡,当地茶农世代以种茶为生。然而,传统种植方式带来茶叶品质下降等问题,一度阻碍了当地发展。

万亩生态茶园示范片。 王崟欣 摄

“我们茶叶很大一部分要出口,出口对农残把控的要求很高。”茶平乡党委挂职副书记焦学振介绍,“原先茶农自己种茶,在农残管控上存在较大问题,农残不达标,销路自然也不好。现在茶叶种植很关键的是要减肥、降药、去农残。”

针对这一问题,当地开展“绿色茶园”建设,通过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采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生产安全;推进微生物土壤改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式,不断推进茶园生态建设,茶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国家标准。

如今,当地的茶业又因生态而兴。当地主营九龙大白茶的茗博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因茶叶品质提高,企业从茶农的茶青收购价也随之提高,今年的九龙大白茶青收购价从去年的一斤80元提高到160元以上。“生态茶园建设为茶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当地茶企内,周边村民在工作间工作。 王崟欣 摄

行走在茶山间,道路两旁新植的樱花、紫薇树苗已有人高。据介绍,万亩茶叶种植名贵树种400余株,修建山塘、水池等20余处,当地还将逐步依托生态优势,发展茶产业,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打造绿色茶区、特色茶区、文化茶区,将茶叶产业培育成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来源,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目前,已有1.2万亩茶园完成病虫害绿色防控,5000亩茶山完成微生物土壤改良,1000亩茶园完成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2020年,干茶总产量3千多吨,总产值4.6亿余元,纳税120余万元,平均每亩增收约600元。

科技加持

一块智慧大屏,显示出种植大棚的温度、湿度、土壤肥力等实时数据。人在浙江,园区在福建,一部手机,便可实现对种植园的远程操控。

“我们打造的这一智慧农业物联网云平台,通过物联网农业环境类传感器,企业主不在园区,便可对种植情况进行全方面的环境监测和可视化管理。”旧县乡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刚介绍。

2018年,旧县乡实施农旅文创园建设,规划面积4267亩,总投资15000万元,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由政府投资建设,规划打造以生态农业种植区域为主轴,特色产业基地、基础设施、休闲观光、绿色长廊、光伏景观为点缀的空间发展格局,智慧农业便是特色之一。

旧县乡农民文创园种植大棚内,科技特派员正指导村民进行疏果。 王崟欣 摄

2019年,一位浙江民营企业的老板来到旧县乡下塅村,被当地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和规划吸引,投资建立松溪乾贸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次流转200多亩土地,引入象山红美人柑橘种植。试产几千斤后,没想到柑橘长势、色泽比象山还要好,不仅提早20多天上市,市场价还卖到了60元一斤。

“试产后效果特别好,之后我们两次扩大了种植面积,还对园区进行了智能改造。”松溪县乾贸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严大飞介绍,目前该公司已累积流转土地近500亩。

种植大棚内,一株株柑橘苗上挂满了果子。科技特派员叶敏正指导村民邵枝叶进行田间管理。“柑橘长势喜人,预计10月中下旬便可丰收。”

邵枝叶是隔壁李墩村村民,听乡亲说参与田间管理不仅比自己在家种地省事,而且收益十分不错,“120元一天。去年一年挣了一万多,今年可能还更高!”

立足特色

红糖、茶点、蔗酒、化妆品……在松溪县万前村的“百年蔗”展示厅内,几十种用甘蔗做成的产品琳琅满目。

百年蔗展馆内,用百年蔗制成的特色产品种类丰富。 王崟欣 摄

植于清代,距今近300年历史,被誉为世界甘蔗栽培史上的奇迹……在松溪县万前村,“百年蔗”是当地的宝贝。特色资源如何用好,带领村民致富?

王仕有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也是村里甘蔗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2012年,在村党支部引领下,村集体牵头成立百年蔗专业合作社,实行村集体持股、全民入股的经营模式,在全县率先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

九年来,村民持股人数从原先的十来人增加到如今90%的村户,种植面积从起初的300亩扩大到两千多亩。王仕有介绍,如今他拥有十多亩的甘蔗地,2020年甘蔗收入近十万元。

百年蔗种植大户王仕有在查看甘蔗长势。 王崟欣 摄

万前村支部第一书记周东旭介绍,2018年以来,村子明确“一村一品”发展方向,逐步形成以“百年蔗”为主题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种植百年蔗近400亩,合作社制糖量近8万斤,村民种植百年蔗及分红实现人均增收达5000元以上,村民人均收入达12397元,近五年年均增长超过10%。村集体分红收入达15万元,村财收入造血功能不断增强,首次突破百万元。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招沙甲村,一幢幢灾后重建房整齐排列。2017年起,村子以畲乡少数民族风情为突破口,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依托畲族“三月三”节日、畲乡民俗馆等载体,搭配村子独有的竹竿舞、畲歌、畲族婚礼和狮子岩崖棺等民俗风情吸引游客。同时,村子还依托大林坑森林保护区“天然氧吧”、茶洲水库等自然优势,建设环湖步道、荷花池,打造畲族文化景观和风光旅游相融合的休闲康养基地,旅游路子越走越宽。2020年,招沙甲村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万元,人均年收入12828元。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