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松溪:让城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019-03-29 16:31:09 来源: 闽北日报  责任编辑: 王俊杰  

松溪:让城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 南平新闻 - 东南网

一群群白鹭在湖畔嬉戏,打破了清澈水面上倒映着的碧水蓝天与乌瓦白墙。20日,松溪县退休干部陈航带着孙子漫步在城区樟树林湿地公园。“小城公园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老陈打趣地把《小城故事》这首老歌唱成了“小城公园”,“你瞧这湿地公园也快建成了,生活在咱松溪啊,幸福感是越来越强。”

松溪虽小,公园却多。仅7平方公里的城区内就有11个公园,人均公园面积达16平方米,市民出门平均330米便有一个休闲绿地。“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松溪长期以来致力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近期更是加快水美城市建设,多建公园,建好公园,让百姓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松溪县委书记黄美萍说。

占地3.4公顷的人民公园是松溪县的首个公园,始建于1964年。随着人民日益增加的休闲需要,从2002年起,来龙山森林公园、文化广场、河东公园、塔山公园、文秀湖公园、滨河西路公园、樟树林湿地公园等一大批休闲场所建设被列入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先后投资数亿元,高标准、高效率建成。

“过去我们跳广场舞只能集中在人民公园、来龙山公园这一两处,现在可好了,这么多处公园,每个广场都够大,够咱们尽情跳。”60多岁的苏红梅说,她一家子几乎每天晚饭后都“泡”在各个公园里,她去来龙山公园跳舞,儿子去松溪县文化广场的体育馆打篮球,其孙女则到文化广场的版画馆学习刻版画。

松溪的公园众多,但每个不重样,各具特色。人民公园保留有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等红色文物,见证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在2014年的景观提升工程中,更加突显其历史感,增加建设了苏区纪念馆,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和爱国主义教育,人们常到这里缅怀;文化广场强调文化传承,建设有博物馆、文化中心和体育馆等,集休闲、娱乐、文化为一体,是县城的“会客厅”;来龙山森林公园是2006年经福建省林业厅批准建立的首批省级森林公园之一,建有服务区、健身区、游憩区、观光区、宣教区等,占地527公顷,是城区里的“天然氧吧”……

“如果把公园比作珍珠,那么需要用一条线把它们串起来,变成项链,才会更加美观、实用。”松溪县住建局规划股股长潘才青说,2015年,随着松溪城西高速出口这根“珍珠线”的建成,原12米宽的道路拓宽至40米后,塔山公园与城里的人民公园、文化广场、来龙山森林公园、滨河西路及环形漫道滨水景观等连成一片,游走在公园之间变得更加便捷。

随着今年樟树林湿地公园的建成,沿线的防洪工程与下游的滨水景观相互衔接。眼下,投资1.2亿元、占地约2万亩的石壁山公园项目建设也正如火如荼推进中。松溪小城,一如《小城故事》歌中所唱: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小城来做客。

小城松溪,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水美景色正徐徐打开。(徐陆锋  李典利)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