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要闻 > 正文
乡村振兴,松溪打“ 蔗 ”牌
2018-03-01 16:01:39 来源: 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 王俊杰  

 

赶在冬天霜冻前,万前村的村民正在收割甘蔗。

据专家考证,这片甘蔗地是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 栽种的,至今已有291年历史。令人称奇的是,一般的甘蔗宿根寿命只有三到六年,而万前村“百年蔗”的宿根却已有两百多年,相当罕见。因此,这片百年蔗享有“世界第一蔗”的美誉,2016年被农业部列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

“最早有两亩地咧。”93岁的魏世早是母蔗地归村集体所有前最后一任主人,这片甘蔗林也是全村最早的甘蔗园。“有一年霜下得早,附近甘蔗都被冻死了,只有这两亩地不怕冻,活了下来。”魏氏家族世代遵守祖训,守护这片“风水蔗”。上世纪60年代,甘蔗成了村民度过饥荒的“救命粮”。感恩之余,家家户户都种上了甘蔗,以此来养家糊口。

58岁的村民王仕有是土生土长的万前村人。在他记忆里,村里山地多,田地少,缺少水源,粮食产量极低。为了换大米,村民种地瓜、甘蔗等适合旱地栽培的作物,等甘蔗收成后,靠两台水车榨汁,三口锅熬糖,制成的红糖“黑不溜秋”,一块就有0.5公斤重,成品由村里统一按人口分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公斤红糖只卖几毛钱,前几年一公斤红糖最多也就卖到六七十元。村民一年背一次红糖到附近东平、郑墩等集市去换米。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