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网言网语 > 正文
博眼球的道德测试,不做也罢
2017-08-03 11:43:19 来源: 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 王江江  

近日,名为一箱硬币的人性测试视频火爆网络,视频主要内容讲述在城市人群聚集处放置一个装满500块钱硬币的纸箱,如果你急需用钱,可从纸箱中自取,每人最多5元,无人监督,全靠自觉。相信昨天你的朋友圈应该也被刷屏了,其实,全国人民和你一样……不信你可以打开微信搜寻一看:《我们在xx街头放了一箱硬币,任人拿取,结果震惊了整个xx城》,xx可以替换成北京、天津、重庆、西安等等。再看一下日期,都是这两天刚出炉的热腾腾的推文。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全国一盘棋”么?可是,总觉得有点什么不太对劲。这种行为,绝非真正的献爱心,背后是谁?据媒体报道,这是一个自媒体的网络科技公司做的“道德实验”,零钱箱附近有人隐蔽拍摄和记录。这样的测试命题漏洞百出,博眼球效应大于实际命题内容。这种偷拍的本身,在本质上,算不算窥探隐私?摆放硬币者,自己站在所谓的道德高地,指手画脚是不是一种变相的“道德绑架”?

用金钱刺激的方式,来测试人们的道德良莠,人性是否贪婪,这种测试真的有意思吗?人之初,是善是恶,本无定论,更无需测试。如果有人多拿了或者都拿光了,是不是拿的人就是素质低下或者就是这个城市的“恶”了?问了度娘发现,硬币测试最早版本是今年5月在英国艺术家突发奇想做出的,测试最终以有人把硬币席卷一空而告终。这难道说明“腐国”的道德水准低于我国各大城市?策划者之一贾马尔则表示也许这两名男子是拿着钱去做慈善事业,或者把钱捐给了穷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应对两人的行为妄自揣测。

我姑且把“一箱硬币”作为一种行为艺术,这本是一场行为艺术,被抄袭者演变成以道德测试为名的商业推广行为。评价道德现状,例教化公众,实质上是提高自身的曝光率,营销公号。而人们一旦发现被激发的情感是一种人为制造的感动,是否感觉自己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局,有种廉价被强制的感动,而我们付出的则是为制造者多添加了一个10万的点击量。

在现实生活中不缺乏类似的道德测试,怀疑女友不忠便用豪车测试忠诚,怀疑老公的忠诚度用闺蜜来测试,测试感情的忠诚,测试人为的好坏……实际上,在进行测试的同时,也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基础。道德可分为社会公德和私德,在镜头之下,测试个人私德已经有违最基本的道德准则。道德不需要虚拟的测试,更经不起娱乐化的解读。

一个城市的道德和良心水平,不是一次两次人为“考验”就能试出来的,而是长期社会生活日积月累下的一种常态反应。比如,多年来,我们的环卫工人可以在市区2600多处爱心休息点歇歇脚、喝口水;比如,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已成为杭州人的一种自觉习惯……社会需要正能量,真正的温暖和感动,是少些套路,多些真诚。不论哪座城市,温暖和爱无处不在,只要善于用心去发现。不要故意去揣测和测试,我们收获的感动和温暖会更多。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