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网言网语 > 正文
“尚未批准”的补脑品缘何满街都是?
2017-06-07 16:26:57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王江江  

高考马上来临,考生处于紧张的备战状态,不少家长会给考生选购保健食品。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特别通告,我国尚未批准过任何“补脑”类保健食品。市面上所谓声称“补脑”功能的保健食品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食用非依法注册或备案的保健食品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每到高考前夕,国家食药监总局都会发出“我们尚未批准过任何补脑保健品”的消费提醒。这种消费提醒确实可以提醒一些学生家长不再盲目给孩子乱吃“补脑”保健品。但人们不得不要问,既然国家食药监总局“尚未批准过任何补脑保健品”,那么,那些补脑、提高智商的各种保健品为何满大街都是,而且横飞了许多年?食药监局难道没有看到、没有听到?

“尚未批准”不等于就尽到责任,反而更说明工作没做到位。既然“尚未批准过任何补脑保健品”,那说明,只要是补脑保健品全是假的,假的就应该进行取缔。只要有一个补脑保健品在市场上存在,那就说明监督没有到位。如果有一些产品确实有补脑的效果,那么,该批的不批,也是一种不负责任。

一方面虚假补脑保健品满大街都是,另一方面民众又有给孩子补脑的需求。如何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食药监部门“尚未批准”道出了他们的矛盾心理。“尚未批准”一方面说明他们至今从未批准过,另一方面说明有的补脑保健品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以后有可能要批。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食药监部门的失职渎职。当正规渠道无法纾解的问题依然存在时,人们只能从不正规渠道去找偏方、秘方;当权威方失去了应有的权威性,一些不法商家就有空子可钻,常握了市场的话语权。所以,食药监部门每年发再多的“尚未批准”这样的提醒也无济于事,人们只能一笑了之。

每到高考临近,各类商家总是把目光投向考生消费这块“唐僧肉”,一些不法企业,甚至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夸大其产品具有补脑、提高智商等功能。这些商家抓住考生和家长的心理,用精美的包装,虚假的疗效蒙骗消费者,赚得盆满钵满。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也盲目选购各种保健食品,为孩子高考不怕“烧钱”。出现这样的情况,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失职、渎职。既然“尚未批准”,那就对打着“补脑”名义的保健品发现一个打掉一个,将其从市场中清除出去,并进一步加强对保健食品的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检查,对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依法严厉查处,为考生营造健康的应考环境,而不能用“尚未批准”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