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铁老大”实现大跨越 东南网11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宏雄 通讯员 刘燕) 市市通动车、县县通铁路,快速客运网效应显现;自贸试验区首开的中欧中亚货运班列、海铁联运模式稳步推进,区域物流通道打开……5年来,随着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和铁路客货流业务的不断完善、拓展,福建铁路交通运输实现跨越式发展,群众出行更加畅通、更加便捷。 “囧途”不囧,从路网末梢到四通八达 “过去,福建因为山多、铁路线少,火车一直快不起来。很多旅客坐了一宿车,一觉醒来纳闷:怎么还在福建省内晃悠?”今年88岁的张应龙,参与过修建鹰厦铁路,在铁路上工作了半个多世纪,谈起这些年福建铁路的变迁,感慨良多。 一直以来,福建铁路建设相对落后,一条时速80公里的鹰厦铁路长期作为进出福建的唯一通道。8年前,全省铁路运营里程只有1624公里,全部为单线铁路,线路标准低、路网质量差、行车速度慢、旅行时间长。 从“九五”开始,福建铁路建设逐步加速,相继建成了横南铁路、梅坎铁路、漳泉肖铁路、赣龙铁路,省际交界口从原来唯一的鹰潭口增加到4个。尽管如此,2009年之前,福建铁路路网“末梢”的尴尬位置并未改变。铁路,成为制约海西发展最主要的交通瓶颈。 “十一五”时期,福建建成通车了温福铁路、福厦铁路,沿海的宁德、福州、莆田、泉州、厦门开行了动车组;“十二五”期间,铁路建设年均投资200亿元以上,建成通车了龙厦铁路、向莆铁路、厦深铁路、合福高铁、赣瑞龙铁路,已基本形成“两纵五横”铁路网。尤其是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铁的开通,给福建人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 如今,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大大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不仅方便民众出行和旅游,更把福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连接了起来,促进了铁路沿线人流、物流、资金流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汇聚,形成加强“一带一路”区域合作的黄金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