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盛夏,您是不是有这样的体验:走进公交车内,一股酸臭味扑面而来;在操场上运动,身侧传来的各类“味道”影响脚下节奏;在超市排队结账,被若有似无的奇特味道吸引注意力……三伏天里,许多人备受自身或他人的体味困扰。每个人是不是有属于自己的体味“信号”?该如何识别体味、汗液释放的健康信息?今天,让我们开启一期“有味道”的科普。 “味”从何来 要弄清楚为何有的人会有体味,有的人却比较“好闻”,就要明晰体味的来源。 大汗腺的“产物”+细菌催生体味 体味,指动物或人散发的特殊而天然的气味,它和指纹一样具有个体独特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味道标识”。体味的产生主要与人体的代谢有关,夏季“味道”多不是错觉,而是人体在夏季代谢加快,此时,人体表面的皮肤如同在进行一场“汗水狂欢”。 “人体有小汗腺和大汗腺,小汗腺遍布全身,生产水和盐为主的‘清水汗’。大汗腺则分布于腋窝、会阴部、头皮等,生产含有油脂、蛋白质的‘浓汤汗’。”南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吴进菊说,决定人体出汗多少的是小汗腺。大汗腺的“产物”本身并没有味道,但皮肤表面细菌会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产生短链脂肪酸、硫化物等挥发性物质,形成刺鼻气味。若大汗腺数量多、分泌旺盛,或局部卫生条件差,异味会更明显。 在夏季,体味较重人群深受困扰,其中,狐臭尤其令人难以启齿。狐臭是病吗?“狐臭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医学上称为腋部臭汗症,主要症状是腋窝会散发出类似狐狸体味的刺鼻气味。”吴进菊解释,狐臭有家族遗传的特征,门诊中,她曾见过一家三代皆患有狐臭的病例。而狐臭患者往往也存在胆怯交际、自卑敏感的性格特征。 可通过医疗手段对狐臭说“再见” 狐臭虽然可遗传,但也可彻底对其说“再见”。“如果狐臭严重,可以通过汗腺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吴进菊说,采用传统开刀方式做狐臭手术,疤痕大且难以愈合,如今南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已经学习引进微创手术方式,从腋下小切口进行汗腺切除手术,伤痕小,愈合快,治疗狐臭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前不久,18岁的男孩小严来到南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想要治疗狐臭。而小严即将参军,他提出手术疤痕不超过3厘米的要求。吴进菊思量再三,在肯定能完成小严要求的前提下,制定了完备的手术方案。通过“微创小切口腋下大汗腺切除术”,吴进菊在小严腋窝皮肤褶皱做了一个2至3厘米的隐蔽小切口,进而切除大汗腺,这是目前临床中经典常用的术式,也是腋臭治疗的“金标准”。术后,困扰小严多年的狐臭消失了,他也开心地进入了人生中的下一阶段。 “大汗腺的切除对人体是没有影响的。”吴进菊解释,而“微创小切口腋下大汗腺切除术”也避免了大切口引发的感染等一系列后续问题。 除了手术方式,在治疗狐臭方面,皮肤科也有“妙招”。“通过注射肉毒杆菌,可以抑制狐臭的产生。”南平市人民医院皮肤美容科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陈秋云说,临床上注射肉毒杆菌治疗狐臭已有多年经验。且注射肉毒杆菌治疗狐臭无需恢复期,注射完24小时不碰水,即可生效。正值盛夏,如今也是体味治疗的高峰期。 但相比手术治疗狐臭“不易复发”的特点,肉毒杆菌注射治疗法有一定局限性。“人体会代谢肉毒杆菌,一般3至6月就会代谢完毕。”陈秋云说,这时被肉毒杆菌“压制”的狐臭便会“卷土重来”。为此,不少患者会定期来医院注射肉毒杆菌治疗狐臭。南平市人民医院皮肤美容科便有一位50多岁的女性患者,每年都会通过注射肉毒杆菌的方式抑制狐臭。 老人身上为啥有异味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每次去老人家里,总感觉有一种异味。在老人多的地方,也会有些味道。这股味道,好像老人自己却闻不到。“老人味”是闻到的人的一种心理作用,还是确有其事? “老人味”源自何处 “有研究表明,随着年纪增大,人体散发的风味分子里,有一种叫2-壬烯醛的物质,它在40岁以上人群的皮肤表面上才能检测到。随年龄增长趋于增加,年龄越大浓度越大。”南平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蒋幼聪解释,2-壬烯醛是一种不饱和醛,这种物质闻起来就像是几年没洗被包了浆的衣服,有一股油腻味,又或是像被泡发霉的杂草味,当然,也有可能是上述味道交融在一起。 老年人群常被慢性疾病困扰,这也会造成身上“味道”浓郁。比如糖尿病患者代谢过程中会产生酮体,这种分子闻起来是烂苹果味。慢性肾病、肾衰竭患者,体内有些含氮物质的代谢产物会通过呼吸、汗液散发出来,这种分子闻起来像是咸鱼般的味道。 “不只是老年人,如果有酗酒、吸烟,或是生活饮食习惯比较差的情况,口腔中导致口臭的细菌也会相对增加,让体味更浓郁。”蒋幼聪补充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很多年纪不大的人,走哪都自带“味道”。 闽北夏季常有闷热天气,人体更易出汗,在此时更需注意勤快换洗衣物、保持身体清洁,以避免皮肤上的细菌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令身体散发出难闻的味道。“闽北地区多见湿热体质,适当出汗能帮助身体‘除湿’,有一定的健康意义,但要防止体味便要勤换洗衣物。”蒋幼聪说。 人能闻到自身异味吗 既然“老年味”真实存在,为何不少老年人仍旧散发出令人不愉快的味道。“一样的气味我们闻得到,老人可能真的闻不到。”蒋幼聪说,这是由于每个人对于每种气味,都会有一个“气味阈值”,也就是这个气味能被人体闻到的最低浓度。“气味阈值”越低,说明一个人的鼻子越灵敏。研究发现,老年人的“气味阈值”比年轻人普遍要高 2至5 倍。也就是说,人越来越老,嗅觉功能会逐渐减弱,鼻子对气味的识别、辨别越来越不灵敏。特别是患有某些疾病,比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的老年人,嗅觉丧失会更严重。 其次,人类的嗅觉有适应性。即使一开始能识别出某种气味,如果在这种气味的环境中待久了,就不会敏感了。老年人因为身体原因,“怪味”长期伴随,逐步递增,这个过程长久发生,老年人便会闻不到身上的气味。 如何消除异味 如果家中老年人已经开始持续散发异味,如何改善这种情况? “老人味的产生原因分好多种,如果是因为衰老或者疾病引起的异味,可能不会完全被消除,但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减轻。”蒋幼聪提醒。 首先,老年人群应勤洗澡、多换衣服。尤其对于年纪较大的老年人,家庭成员可以多给老人买些换洗的衣服,提醒他们常换洗。多去老人家里,给老人开窗通风;其次,老年人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按照世卫组织的建议,65岁及以上的成人每周至少要进行 150至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身体活动,并且强调运动方式多样化,快走、慢跑、跳舞等换着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各种慢性病的风险,能够更长久地保持肝脏、肾脏的正常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因为器官功能衰退而出现的体味。适度锻炼还可以帮助人体加快代谢,从而避免异味的加重;第三,老年人群要注意生活习惯,从饮食入手,调节身体代谢。需要注意的是,摄入太多肉类会令身体脂肪氧化加大,加重异味。老年人平时要多吃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的食物,比如坚果、鸡蛋、大豆等,多吃新鲜蔬果,让身体由内而外地清爽。 延伸阅读 “手汗症”困扰多? 外科医生:微创手术可根治 交际时不敢和人握手,指纹锁经常无法识别,考试湿透试卷,开车方向盘易打滑……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一个奇怪的毛病引发的,它就是“手汗症”。 “原发性手汗症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的身体局部出汗过多。继发性手汗症常由局部炎症或损伤影响植物神经系统所致。”吴进菊介绍,原发性手汗症分为三级。轻度为手掌潮湿;中度是手掌汗形成小水珠;重度手掌多汗形成水滴。患有手汗症的人群,常伴有腋窝、足底等部位多汗,多汗严重者影响生活质量,甚至诱发心理疾病。 可喜的是,手汗症也可以通过手术方式治愈。至今,南平市人民医院通过开展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已有15年经验。手术时,仅需在两侧腋下各取一个0.5cm小切口,置入胸腔镜和器械,切断R3或者R4交感神经。术后效果“立竿见影”,且患者在手术次日即可出院。经治疗,部分患者腋汗和足汗也会减轻或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代偿性多汗。”吴进菊说,代偿性多汗又称为转移性多汗。同术前手汗症相似,是指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除手掌外的身体,某个或多个部位大量出汗,高温环境、进食辛辣食物、精神紧张或活动后可诱发。而相比切断R3,选择切断R4的患者,术后发生严重代偿性多汗的概率小。 “手汗症的确诊、治疗,需要根据检查情况来确定。”吴进菊建议有这方面困扰的患者可到医院咨询、检查、治疗。 老年人为何更“耐热”? 三伏天里,不少人观察到,大树下、超市外,老年人是乘凉人群的“主力军”,那么,老年人是否更怕热呢? “中医将人体分为九种体质,其中,痰湿、湿热、阴虚体质的人不耐热,天气稍热便觉得全身温热,存在汗多的现象。”蒋幼聪说,反之,气虚、阳虚体质的人便更喜欢温热的环境,也就更耐热。老年人多见气虚体质,存在平时体力不佳,稍微走点路就比较疲劳等表现,且无法摄入太多食物,稍微多吃一些便可能腹胀。 “一般而言,老年人更耐热,但在门诊中,常见老年人吃得‘过凉’的情况。每年6至8月,常有老年人来调理脾胃。”蒋幼聪说,受地方饮食习惯影响,延平老年人在夏天喜饮凉茶,比如时常炖煮车前草、鱼腥草等。但“去火”的草药偶尔吃可以,长期食用便会出现拉肚子等脾胃寒凉的表现。 采访中,蒋幼聪提醒,不少老年人觉得“嘴里有味”“肚子不舒服”,便开始喝凉茶清“热”。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讲究身体平衡,“热”去得太多,便会破坏平衡。如果是气郁、湿热体质人群,在夏季可以每周清“热”。如果是阳虚、气虚体质人群,则不建议服用凉茶。 在夏季要守护身体的平衡,还需适当“进补”,比如食用生姜、黄芪等。但要注意,“清热”“进补”皆需有度,建议有需要的市民要到正规中医院进行体质辨识后,再来决定身体补益的饮食和方式。 在中医看来,平和质可谓“最佳体质”,可是为何在门诊中难见平和质的踪影?“这与现在生活习惯有关。”蒋幼聪解释,如今生活条件优越,天热时有空调、风扇等助力人体降温,人们也常饮用夏季冰饮,这些“如今已道是寻常”的生活习惯往往便破坏了身体的平衡。 现在人们常用“朝气蓬勃的老年人”“死气沉沉的年轻人”来调侃老年人、年轻人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针对中青年常被工作、家庭双重困扰的情况,蒋幼聪建议可常食陈皮、玫瑰花等疏肝理气、药食同源的食物,健脾开胃,调整身体状况。(张俣辰 唐雯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