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魅力松溪 > 湛卢文化 > 正文
松溪地名探源(十)之花桥乡
2025-04-28 21:16:47 来源: 县民政人社局、花桥乡  责任编辑: 王俊杰  

宋至道二年(996年),属善政乡杉溪里、崇仁乡庆原里,并沿至清末。

民国17年(1928年)9月,改里为区,属杉北区。民国24年全县划分为五个区,第三区公所设花桥。民国25年5月,全县调整为三个区,第四区并入第三区,区署驻花桥,辖花桥联保(8个保),路下桥联保(3个保)。

民国29年1月撤销联保,改称乡镇,全县3个区,下设8个镇4个乡。第三区区署驻花桥,辖花桥镇、郑墩镇、梅口镇、祖墩镇。

民国30年5月调整行政区划,花桥镇改为花桥乡辖11个保。

1958年5月,撤区并乡。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

1984年10月,撤销花桥公社,改设花桥乡。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花桥

据《松溪县志》记载:此桥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当时村民搭石墩以代渡,后毁于水。道光八年(1828年)村民捐资重造,至光绪三年(1877年),此桥毁坏殆尽,为重建桥梁,村民林上卓为缘首,四方募化,后得浦城水北街桥亭村村民吴观星大力支持。到了光绪十六年(1890年),此桥再次被洪水冲毁,仅留石墩,行人涉水通行,极为不便。光绪十九年(1903年),吴观星再次捐资建桥,历时四年多完工。花桥呈东西走向,全长36.5米,有桥屋11间;四柱九檩,宽5.6米;抬梁式屋架,高4米,用柱40根。屋面为硬山,花岗岩细料石砌马头山墙,中开桥门。右岸桥门有对联曰“丹凤凌空美,巨龙过水威”,门前两侧立两桥碑。左岸桥门对联是“日照八都地,船向四海天”。梁柱遍施红漆,梁枋花心遍施彩绘,桥上的画作大大小小共有200多幅。桥面中间铺青石,两侧为水泥面,桥两侧设直棂栏杆,并安长凳,檐枋下置蓑板并开空窗。

经过100多年的岁月沉淀,花桥一路承载着各色各样的人群,已然成为花桥村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透过桥上斑驳的彩绘,仿佛看到了它当年竣工时美丽壮观的模样。

招沙甲村

招沙甲村因溪而得名,招沙为溪流名称,甲为上方,招沙甲意为招沙溪上方村庄之义。招沙甲村地处花桥乡东部,距县城十九公里,系少数民族畲族村。该村最早系雷姓和危姓人家由宁化迁入,见此地后有月亮形山峰倚靠,前临清澈见底的招沙溪相伴,便在依山傍水的这个地方安居下来,并以溪名取名为招沙村。经不断的繁衍生息,在招沙溪畔逐渐形成招沙、官塘坪和下岭桥三个村落,一度十分繁华。“畲”字来历很古老,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畲,烧榛种田,杜甫曾云:“瓦卜传神语,畲田费火耕。”对于畲族族源,学术界尚未定论,但普遍认为广东潮州凤凰山是畲族在宋代以前时期的聚居地。故招沙甲村民都有在民房墙体上,涂画凤凰图腾的习俗。2013年招沙甲村遭受百年难遇的雹灾,全村的房子被打得七零八落,受灾严重。7月省委书记尤权亲临招沙甲村慰问指导,在各级部门的帮助下,尤其是省移民厅资助1千多万元帮助招沙甲村灾后重建,如今招沙甲村成功打造成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路桥村

路桥村因村中有两个村庄名路下与路下桥,两村庄之间有座桥相连一起,各取一个字命名,故而得名路桥。始建于宋朝时期,隶属崇仁乡庆原里十八都。路桥村又名“路下桥”是闽北土地革命重要策源地,1929年6月,在中共崇安县委的领导下,以伍弟奴为首的松溪路下桥农民举行武装暴动,打响建松政武装暴动第一枪。建松政苏区是中央苏区鼎盛时期组成部分。路下桥是闽北游击区的重要堡垒,也是“红旗不倒”的重要革命区域。

源尾村

该村位于村庄的源头,后因有两条小溪交汇处尾端,村搬迁于尾端改名为源尾,故名源尾。始建于宋朝时期,隶属善政乡杉溪里十六都。1937年11月23日,根据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中共闽东北特委书记王助以闽东北分区抗日军政委员会主席兼闽赣省抗日军政委员会的名义去函国民党松溪县政府,提出国共合作抗日意见,表达合作抗日的诚意,要求国民党地方当局停止一切敌对行动,并进行谈判,谈判地就在源尾村。谈判旧址现为土木结构,坐东朝西,硬山顶三开间,清末建筑,占地面积100平方米。1987年,中共松溪县委、松溪县人民政府在甲墙村口立碑纪念。2017年相关单位对甲墙国共合作谈判旧址进行重新修缮。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