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英,1919年出生,福建省崇安县(现武夷山市)人。1935年,国民党军“围剿”闽北苏区时,刘秀英被国民党军一个排长抢去,卖给松溪县张屯村一农民为妻。两年后,丈夫病死,再嫁湛卢山麓南场村民郑风顺为妻。 1937年参加建松政特委游击队。1939年,中共松溪县委在湛卢山建立湛卢山游击队,刘秀英担任游击队交通员,经常出入县城传送情报、筹集生活用品和物资、护理伤病员,为战士缝缝补补,浆洗衣服。为表达对革命感情,曾将家中仅有的一块红布,精心绣制两只手枪套分别送给湛卢山游击队队长李仸江和党代表叶风顺。中共建松政特委派来的青年妇女干部王金娟出水痘发高烧,隐蔽在卢下坑草铺里。刘秀英动员婆婆采药,自己冒雨翻山越岭为病员煎药、喂食、护理。 1941年3月30日(农历三月初三),国民党军包围了湛卢山游击队驻地,游击队在突围激战中损失惨重。刘秀英突围后,为躲避国民党军搜捕,隐蔽在城关亲戚家中。 1943年4月9日,由于叛徒告密,刘秀英被捕。在东平第六督剿区司令部监狱里,她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在叛徒的指认下,敌人以刘秀英是崇安“匪区”“老共犯”罪名,要对她处以极刑。她的夫兄郑丁堂来监探望时,她脱下棉袄暗示棉里藏有三块银元,对郑说:“我就要‘去’了,不能再孝顺婆婆了,这件棉袄留给婆婆”,并说:“这是我最后的一点心意,望她自己保重”。 同年4月23日,怀孕六个月的刘秀英临刑时,昂首阔步走向刑场,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24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