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东乡在松溪县最北端,位于庆元、浦城、松溪三县结合部。东、南、西三面连接渭田镇,东北毗邻庆元县,西北毗邻浦城县,东西宽10.8公里,南北长14.7公里,境内三面环山,西北部大山横亘。因其位于渭田溪的东岸,且村镇沿该溪东岸布列,因此得名“溪东乡”。 元朝时曾在周墩建二十四都寨,明朝改为二十四都巡检司(明嘉靖间迁渭田)。 民国十七年(1928年),设豪田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第二区(渭田区)设溪周联保,管辖溪东、柯田、洋源、周墩、榉榔、上堡、古衕、衕北8个保(雷厝保和朱源保属渭田联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撤销联保,改称溪东乡,归属未变,次年,又改称周墩乡,乡公所设在周墩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保甲,乡建制未变。 1950年调整区乡后,境内分为溪东、周墩、古衕三个乡,归属第三区(渭田区)管辖。溪东乡管辖乡域溪东,雷厝两个村;周墩乡管辖乡域周墩、竹洋两个村;古衕乡管辖乡域西洋、古衕、榉上、西边四个村。 1958年10月成立上游人民公社。全乡域归属上游公社(1954年改称渭田公社)。 1961年8月,恢复区建制,大公社调整为小公社,全乡域内分为溪东、榉上两个公社。溪东公社管辖溪东、雷厝、周墩3个大队;榉上公社管辖榉上、古衕2个大队。 1962年8月,周墩大队单独成立公社。 1966年8月,撤区并社,全县分为8个公社。境内溪东、榉上、周墩3个公社合并为溪东公社。管辖溪东、雷厝、周墩、榉上、古衕5个大队。 1984年10月,农村政社分设,恢复乡建制,大队改为村,溪东公社改名溪东乡,境域不变,增设竹洋,西边两个村,1988年,又增设西洋村。 2001年,雷厝村拆分成东源村、雷畲村、朱源村。 2008年,西洋村拆分成西洋村和溪源村。 现今溪东乡下辖11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87个村民小组,辖区面积81.72平方公里,总人口13337人。主导产业有茶叶、锥栗、竹笋、毛芋、玉米、烟叶等。主要名胜古迹有龙头山、天竺寺、楼山庵、五谷仙殿、回龙塔等。 龙头山 龙头山,又名鸾峰山,因形似巨龙昂首欲飞而得名。是浙闽两省龙泉、庆元、松溪、浦城四县市的界山。山顶起伏平缓,四边峭立陡峻,为浙闽诸山之源。临顶鸟瞰,一目千里,四野山脉绵延,百里竹海涌动,乡村星罗棋布,公路蜿蜒穿梭。顶峰海拔1348.9米。1999年国务院立第8号界碑在其上,界碑北面为浙江,南面属福建,正是“一山连四县,半步跨两省”的景象,景色极其壮观。 据《松溪县志》载:“鸾峰山,延亘二百余里,传有飞仙乘白鸾栖其上,上有石坛,坛东有龙穴,上建鸾峰庵。”鸾峰庵全部用石头垒成,建于南宋景炎年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历经无数次修葺,如今仍然蔚为壮观。相传:龙头山是仙霞山脉中一条巨龙的“龙头”“龙尾”在福建福州府地。古时候,福州府有三眼玉泉,其中一眼是沸水,可以杀猪;一眼是温泉,浴之可以祛病;一眼是清凉的,热时可以解暑。有一年,三泉同时干涸,为究其故,官府请地理先生踏山寻脉,一寻寻到龙头山,见山麓有人伐薪烧炭,就试着付费叫停。果不其然,那炭窑关闭,福州三眼泉水又恢复了生机。之后,福州府就在龙头山上造了庙,以侍奉山龙。八百多年来香火不断,每逢六月十五香期,两省四县的善男信女云集进香,更是热闹非凡。 风吹拂,山下炊烟袅袅,山坡竹涛滚滚,山头杜鹃摇曳,热情奔放。虽然,这杜鹃比不上遂昌高坪的万亩杜鹃花海那样热烈壮观。然而,龙头山的杜鹃花,有着一份特殊的光荣,它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从上世纪30年代到新中国诞生这段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里,闽北红军、中共闽浙边地委和解放战争的游击队,以龙头山为依托,开展对敌斗争,为打下红色江山,无数革命战士和革命群众,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把青春永远定格在龙头山上。至今山乡还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听,呼呼山风似乎夹杂着良官田一带村民传唱的山歌:“龙头山上白云飞唻,日夜盼望红军归,红军杀敌为百姓唻,血染杜鹃竞芳菲。” 五谷仙殿 五谷仙殿位于古衕村,坐西北朝东南,面阔15米,总进深35米,建筑面积525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门亭、大门、戏台、天井、过雨亭、正殿、井。门亭为木构通透式,大门两侧各开一扇小门。方形戏台的戏台面阔5.2米,进深5.3米,高1.9米,台楣贴饰雕有八仙、花卉、人物、动物等图案的花板,顶部八角形藻井彩绘山水、人物、花卉等纹饰;檐下悬挂民国十年牌匾“雨泽因峕”横匾,台后侧间壁上槛悬挂光绪四年“降福孔皆”横匾。正殿面阔三间带两边廊,进深4柱带前廊,明间抬梁减中柱,硬山顶,祀奉“五谷真仙”。 据说清朝道光年间,年年闹旱灾。在溪东乡古衕一带,流传着这首的民谣:“道光道光,三年两头荒。有一年,古衕一带连续七七四十九天没下过雨,眼看田里的稻谷都快旱死了。某日,一个打小铁的人经过这时,他告诉人们:你们这里这么旱,江西省桂花县有一座狸岩庙,庙里有神农五谷仙,去把他请来,就可以风调雨顺,消灾解难,年年丰收。大家听他这么说,就准备派人去请,人们纷纷捐款,凑足钱,选派两个最有权威的人,一个名叫杨德梅,一个名叫叶宝梅,带着一些人动身去江西。 他们几个人日夜兼程赶到了江西桂花县,以隆重的礼节出敬请神农五谷仙,为普救众生,消灾解难,庙里的和尚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告诉他们必须从后门出去,然后点上三支香三根蜡烛,一路上不要在乡村停留,走到哪里天黑就在哪里过夜。他们依着和尚的话一路顺风地把五谷仙请到了古衕村,暂时先把五谷仙安置在乡村的一座旧庙里。五谷仙一请到,古衕这一带就普降大雨,旱情就解除了。后来大家筹资在村头的一块大空坪上盖了一座庙,作为五谷仙的长久安身之地,这就是现在古衕村的“五谷仙殿”。 回龙塔 回龙塔,位于溪东村,是一座承载着历史韵味的古建筑。它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历经岁月沧桑,依然屹立不倒。此塔为实心楼阁式石塔,高6.8米,底座直径达5米,共七层。塔身由石块精心垒砌而成,每层都有着独特的檐角设计,古朴而典雅。周围翠竹环绕,增添了几分清幽与宁静,鱼塘相伴,更显灵动之美。 回龙塔作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是建筑技艺的展现,更是当地历史文化的象征。它见证了柯田自然村的发展变迁,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历史文化爱好者前来观赏。无论是对古建筑感兴趣,还是想要探寻历史的足迹,回龙塔都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岁月沉淀下来的独特魅力。 关于“回龙塔”的来历还有美丽的传说,传说柯田有一个制作梅干的能手,做出的梅干特别好吃,一天他将剩下的梅干赠予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因管家的主母怀有身孕,吃了梅干顿觉神清气爽,十八年后那位夫人的孩子做了皇帝,那位夫人当了皇太后,还忘不了吃梅干那件事,就派人四处寻找当年那个卖梅干的人,后来找到了这个人,皇帝让他挑个官做,以答谢他。 他挑了个芝麻官,因不识字,故而辞职,皇帝于是在他身上盖满了御印,这样一路上就没人敢为难他,并交代他千万不要洗澡。谁知那天走得燥热难耐,他跳进河里洗澡不慎淹死了。皇帝知道后下旨为他厚葬,命人准备两副棺材,一副装满了银子,一副装卖梅干的人。后来有人去盗墓,一挖下去,就大风大雨,雷声隆隆,空中一条龙腾云驾雾而来,人们都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为了让风水永存,就筑了一座石塔把龙压在塔下,因此叫“回龙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