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远金,又名伊义金,1917年出生于渭田镇仙槎村。世代务农,生活十分贫困。 20世纪30年代,仙槎一带人烟稀少,交通闭塞,文化落后,加之地主重租高利剥削,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34年,中央红军五十八团一部在木丘、仙槎等地宣传共产党主张,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军纪严明,深受民众拥护。在党的教育下,伊远金等一批有志青年参加了红军。伊远金参军后,政治思想觉悟不断提高,表现突出,进步很快,不久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闽北红军独立师某部战士、班长、排长等职,参加闽北苏区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1936年初,中共建松政中心县委派遣伊远金回到仙槎,发动群众,建立组织,组建武装。伊远金为了搞到武器,派仙槎村危顺富、危森国兄弟打入国民党军郭永槐部,策动郭部“浙江觅”等携带3支步枪逃回仙槎。这时,中共建松政中心县委增派董生有带领6人枪到仙槎配合伊远金组建仙槎游击队。3月,仙槎游击队正式成立,危顺富为副队长,全队26人,4支步枪。 4月,中共松东(仙槎)区委成立,伊远金任书记。游击队在区委领导下,广泛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发动群众,开展抗丁、抗粮、抗捐的“三抗”斗争,进行打土豪、筹款济贫。游击队的行动深受广大民众拥护和支持,根竹山吴尾富拾到1支步枪,主动送交董生有,支援仙槎游击队。 仙槎游击队的活动,震惊了国民党松溪县当局,多次派县自卫队向仙槎地区进攻。伊远金率领游击队进行自卫反击,多次粉碎敌人的进攻。 1937年1月,在浦城筹款期间,游击队副队长危顺富率领队员去执行任务,仅留伊远金和警卫员留驻在梅林坑后门山茅铺接收筹款。警卫员危进有见财起意,乘伊远金不备,将伊打死,携公款700块大洋和伊使用的“曲七”手枪1支,叛变潜逃。 “梅林坑事件”之后,建松政中心县委派董生有返回仙槎,接任中共松东区委书记,继续领导仙槎游击队开展革命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