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天喜,1917年出生,松溪县花桥乡路桥村人。他从小失去父母,由哥嫂抚养长大。1929年6月,罗天喜的大哥参加了党领导的路下桥民众会暴动,成了一名红军战士。在大哥的影响下,罗天喜萌发了参加革命的愿望。1931年5月,路下桥苏维埃政府成立,罗天喜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并担任儿童队队长。1932年,大哥牺牲,大嫂因生活所迫改嫁他乡,时值革命低潮,罗天喜从此过着流浪生活。 革命的火种一经燃起,是扑不灭的。1939年,罗天喜找到革命队伍并参加了游击队。194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游击队副班长、班长、分队长、中队长、支队长、纵队长等职。战斗中,他以机智灵活的游击战术打击敌人,屡建奇功。 1941年2月,国民党顽军旅长赖金标率部进攻建松政地区。中共建松政特委作出“埋枪、分散、隐蔽”的错误决定,游击队大部分被解散。罗天喜、董生有、马细妹等人则坚持斗争,带领游击队转移到松溪县北部、浦城南部一带筹粮筹款,并恢复了湛卢山游击队。 1942年底,罗天喜、董生有奉命率游击队一个班,护送闽浙边临时边委联络员张子斌等人回浙西南根据地。他们不但完成护送任务,返回途中还见机行事,在龙浦线浦城段公路上伏击顽军军车,击毙了国民党第二十五集团军参谋长陈达,缴获大批武器、现金等军用物资。这一消息,一时间震惊了国民党朝野,以致国民党当局狂呼“非消灭这股匪徒不可”。 1943年3月,罗天喜带一个班化装成国民党抓壮丁的士兵,到西溪头抓捕叛徒王秋嘴,诱敌进入游击队设下的“布袋阵”。敌保安分队倾巢而出,在西溪大栏山被游击队伏击歼灭。7月,国民党军队逼着郑墩源头村的百姓带路搜山,罗天喜率队绕道从背面伏击跟在百姓后面的国民党军。11月的一个夜晚,他带了20多名战士至松溪城门北门城下,张贴布告、标语,鸣枪示威,警告国民党政府不得再逼老百姓搜山,吓得国民党军惊惶失措,龟缩在城内不敢出动。同年,国民党顽军对闽北游击队进行第三次军事围攻,在松政地区大搞移民并村,民众受到残酷的镇压。罗天喜与张德胜二人奉命到游击区去做群众思想工作,组织群众坚持武装斗争,反击国民党的“围剿”。 1945年6月13日,罗天喜奉命在建瓯川石下宅伏击国民党军。经侦察,他分析道:“这里是山间小路,顽固派军队要行单列,按每个距离5至7步计,队列约有三百步长,每10步埋伏一名游击队员,一个对准一个,一枪就可以把他们击溃大半......”游击队按罗天喜的部署,摆好了阵势。战斗刚打响,他一枪击毙国民党军的机枪手。不到十分钟,战斗结束,击毙国民党军21人,俘虏6人。罗天喜多次率队出击,先后缴获大批枪支弹药等。从此,国民党政府视之为眼中钉,贴出告示称:“缉获匪首罗天喜赏10万元”。 1948年2月24日,闽北游击队纵队长罗天喜率部回闽浙赣省委,经过崇安县岚谷时遭到国民党军的伏击,不幸左腿中弹,由警卫员吴日富、潘婢仔二人抬到江西省封禁山的山沟里隐蔽起来。正值天下大雪,国民党军又大举搜山,环境十分恶劣。罗天喜在山上坚持了25天,终因缺食少药,伤势恶化而牺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