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魅力松溪 > 湛卢文化 > 正文
【松溪讲习班】党史园地 | 湛卢英雄谱② 董生有
2025-03-20 10:49:56 来源: 史志松溪  责任编辑: 王俊杰  

董生有,1915年出生,原名哲荣,绰号老兵,郑墩镇黄沙村人。1934年7月,中央红军五十八团团长黄立贵率部挺进建(瓯)松(溪)政(和)地区,接应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梅口、锦田、新铺、青山、路下桥一带,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活动。董生有主动协助红军买油、买盐、送情报。董生有耳闻目睹,萌发了参加革命的强烈愿望。他曾对他的穷人朋友郑重的说过“做人要有骨气,今后我们要像岳飞那样,精忠报国。”

1935年,黄立贵率部再次挺进建松政,董生有毅然报名参加了红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烽火的历炼下,董生有成长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人物,也成了老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1936年,董生有受命带领6人枪到仙槎工作,配合伊远金组建仙槎游击队,建立松东区委。1937年松东区委书记伊远金牺牲后,董生有接任建松政中心县委松东区委书记一职,领导松溪东区的游击战争,在松溪与浦城交界的仙槎、金竹坑一带发动群众抗租抗捐抗丁,成立农会和发展党的组织,先后吸收积极分子97人参加中国共产党。

1938年2月,建松政红军游击队整编北上抗日,董生有奉命留在建松政地区,负责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0月,国民党当局蓄意袭击设在路下桥塘边村的中共建松政特委机关,制造“塘边事件”,破坏抗日民族统一路线。建松政特委为防止再次遭到国民党的突然袭击,开始将机关人员从塘边撤往山上,活动也从公开转入半公开。董生有奉命率领保卫特委机关的武装力量转入隐蔽斗争。

1939年5月,董生有出席建松政首次中共党员代表会议。会后,深入各村及闽浙边区发展抗日游击队组织,并担任浙江省庆元县周朝顺游击队的党代表。1940年9月16日,中秋节那天,董生有带领游击队一举攻下竹贤乡公所。

1941年2月,国民党率部进攻建松政地区,中共建松政特委作出“埋枪、分散、隐蔽”的错误决定,致使大部分游击队解散,党组织惨遭破坏。董生有、马细妹、罗天喜等人则仍然带领游击队员坚持斗争。为了恢复建松政地区党组织和自卫武装,4月,省委相继派宣金堂、张翼等人到建松政与董生有接上关系,取出埋存的枪支重建武装。董生有带领一支游击队转移到松溪县北部、浦城南部一带打击土豪劣绅,筹粮筹款。同年11月,董生有接任中共松溪县委书记,认真执行“镇压反革命,扩大武装,恢复地区和党组织”的上级决定,向郑墩乡公所队兵进行策反取得成功后,里应外合,一举攻下郑墩乡公所。

1943年4月,国民党第三战区绥靖指挥部派部队对建松政地区进行第三次围攻,实行“抢光、杀光、烧光”政策,松溪、政和两县游击队区受到严重摧残。董生有带领游击队干部战士,灵活机动地牵制和打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国民党军队抓不到董生有,便抓他的姐姐为人质,挖董父的坟墓,逼其投降。董生有毫不动摇,仍顽强地坚持斗争。

1944年1月,特委在渭田铁栏召开会议。会上,董生有正确分析了当时形势,提出发动开明绅士联名上告“建松政剿匪指挥部”柴毅“剿共不力,杀民有余”,以合法斗争配合我武装反顽自卫斗争。最终柴毅落了个“剿匪不力,诓报军情”的罪名,撤兵建松政。

1944年底,国民党顽固派加大特务活动力度。12月,由于叛徒、内奸的出卖,董生有率领的游击武装在松溪西溪后门垅陷入特务和叛徒的圈套,游击队员大部分牺牲,董生有被捕。

在狱中,国民党顽固派对他施加酷刑进行逼供。面对严刑拷打的折磨,董生有忠贞不屈,发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声音:“你们最大本领,只能拿走我的头,其它什么也捞不到!”国民党恼羞成怒,用铁线穿过他的肩胛锁骨,秘密押往浦城。

1945年1月,董生有在浦城县城关小西门外英勇就义。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