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魅力松溪 > 特色产品 > 正文
生产习俗⑮ 松溪黄粿制作技艺
2025-03-11 10:10:52 来源: 史志松溪  责任编辑: 王俊杰  

松溪黄粿,又称年糕,其黄里透白、口感柔韧、清香怡人,是松溪民间极富特色的传统食品。据传唐末黄巢义军南征,闽北浙南民众家家制米粿支持义军,故称“黄粿”。

松溪黄粿以旧县乡六墩村最富盛名。五代南唐时期,现在的旧县乡政府所在地为松源县(今松溪)当时的县治。六墩村离旧县仅3公里,又与浙江庆元交界,是出闽入浙的必经之路,黄粿制作和食用在当时已经比较流行。元代时,六墩村是当时民用青瓷的烧制地,人口相对密集,食用黄粿更是当时的烧窑工人首选的点心。

黄粿含碱,能去积食,适合老人、小孩食用。在松溪,每逢传统节日、家庭喜庆或贵宾到来,黄粿都是餐桌上必备的佳肴,也是松溪人过年时晚辈给长辈送年、亲朋好友之间礼尚往来的首选佳品。黄粿的做法非常丰富,煎、炒、烹、炸均可,既可以当菜,也可以当主食吃。黄粿象征着安康、团圆、幸福,过年吃黄粿更寓意来年的吉庆和丰收,所以松溪有除夕舂黄粿的习俗。每年春节前夕,松溪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或购买几十斤的黄粿,储存在家中准备过年之需。

传统黄粿的制作选用本地优质大禾粳米、纯净山泉水及纯天然植物碱加工生产而成。制作前需取山中特种灌木烧成灰,沥其汁(俗称碱),以碱汁浸泡优质大禾粳米,通常需浸泡12个小时,粳米成黄色之后,将泡好的粳米放入木质蒸桶内蒸至全熟,趁热倒入石臼中,由5—8人拿上特制的木槌进行冲捣,成黏粘的糜状。从石臼取出,放置在预先涂上一层熟制山茶油的木板上,再进行揉搓,排出黄粿中的气泡,之后将其分割,制成各种形状。而后,放置在阴凉通风处,晾干5天左右,即为成品。

黄粿制作过程看似简单,但碱汁的浓度、粳米浸泡的时间、碱汁与粳米的比例、蒸粳米的火候等直接影响黄粿的口感色泽。黄粿制作的场面,自然成了乡里巧妇们竞技的舞台。

近年来,松溪六墩的黄粿生产厂家,不仅通过工艺创新,使用现代工具和生产线制作黄粿,并开发出真空包装技术,使黄粿在常温下得以保存半年以上。厂家还创新推出方便即食型产品——黄粿自热锅,其携带方便,食用简单,产品一经投放市场即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2021年10月,松溪黄粿制作技艺被列入南平市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正积极申报国家地理产品商标。如今又到一年一度的黄粿制作销售旺季,浓郁的粿香飘在大街小巷中,和百姓人家的欢声笑语,共同融汇成“美好生活”的吉祥图景。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