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新闻动态 > 时评 > 正文
识破高仿账号“谁红就仿冒谁”的基本逻辑
2025-02-21 09:42:58 来源: 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 王俊杰  

据2月18日中新社报道,近日,《哪吒》系列电影导演饺子在多个短视频平台被假冒,有仿冒账号利用饺子导演的名气吸粉带货,引发关注。某平台负责人回应称,已累计回查处置400余个仿冒饺子导演(本名杨宇)的账号,对新增的仿冒行为仍在持续回查及拦截中。

高仿账号并非新现象,有的仿冒专家、明星账号,有的仿冒知名企业、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尽管有关部门和网络平台一直对此类现象进行整治,但尚未绝迹,一有机会便死灰复燃。如今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持续刷新,导演饺子成网络红人,多个高仿号随之出现,有的以“饺子”相关词汇命名,有的用哪吒或杨宇照片当头像,不少都自称是饺子导演小号,还挂着商品链接,吸引网友留言互动。

这些高仿号之所以仿冒导演饺子账号,皆是为了私利——收获流量、带货卖货、养号卖号等。如果高仿号真的能实现快速变现,那么相关“成功经验”很可能会激励更多后来者趋之若鹜、频频效仿。

高仿公众人物账号与假冒知名品牌性质是相似的,都是通过“走捷径”来实现私利,高仿号“蹭名人”流量的做法,可能更快能达到“冒名得利”的目的,特别是像饺子导演这样在某个时段热度骤升的公众人物,往往更容易被仿冒。

由此看来,公众人物越“红”,被“围仿”的可能性就越大,高仿号获利也就容易越快越多。无论是当下的网络红人,还是各大网络平台,都有必要充分意识到这一高仿号仿冒的基本逻辑。

红极一时的公众人物,在走红初期,不妨就未雨绸缪地对这一乱象进行针对性预防,避免个人名誉权等受损害,同时也要提醒粉丝不要被误导。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也应当与时俱进提升自身对人物、机构、事件等走红网络的预判能力,及时启动专门的保护计划,对与相关主体沾边账号的注册或更名等行为加强审核、验明正身,从而及时将高仿号拦下,不给其招摇过市的机会。对已出现或查实的高仿号,网络平台和有关部门除依据平台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账号进行封禁外,还应对其已获取的利益进行追溯,并依据《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法规进行严肃处置。只有让高仿号实操人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才能对其他仿冒者形成足够震慑。被仿冒者也要主动对高仿账号说“不”,以仿冒行为侵害个人名誉权等为由,让侵权者付出应有代价。

高仿账号令人深恶痛绝,只有各方都擦亮眼睛、主动出击,让高仿账号“谁红就仿冒谁”的伎俩被识破,让这条路再难行通,仿冒号黑产才有望早日绝迹。(丰收)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