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正文
茶香四溢满山乡——松溪聚焦“茶品种、茶品质、茶品牌”提升翻开茶产业发展“新三篇”
2022-05-06 09:55:53 来源: 松溪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 王俊杰  

茶农在采摘茶青 朱维龙 摄

弹好产业赋力“协奏曲” 打响生态茶品牌

“茶,叶以谷雨前采制者为松萝”。松溪作为北茶入闽的主要通道,古时已形成了“松萝”“芽茶”“白毫”“雀舌”等优质茶叶品类。苍老的是岁月,而其中的文脉和茶香,则愈久弥新,为松溪打响生态茶品牌汇聚强大动能。

“做好生态茶文章,拓了茶乡品牌路。”松溪县茶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周泉说,松溪持续推动茶叶公共品牌创建,现有5家茶企入选“武夷山水”生产主体企业。2019年以来,成功举办两届松溪茶商大会,通过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认定,完成《九龙大白茶·白茶》团体标准实物标准样发布。正在积极申报松溪九龙大白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保护标志。全力发展以九龙大白茶为代表的生态茶产业链,先后获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九龙大白茶之乡”等国家级荣誉。

好山好水出好茶,凭借“生态茶”金字招牌,2020年,松溪绿茶和红茶相继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推动松溪茶叶对欧出口,市场渠道不断拓宽。在全国各地拥有松溪籍茶庄、零售批发公司2000余家,从事茶叶销售流通人员8000多人,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最是一年春好处,满山青翠茶正鲜。目前,松溪按照“大抓项目、大抓基层”发展思路,以“非遗+”增添茶产品文化底蕴,完成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评审工作,评选29名茶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3名松溪茶艺师获评“第四届南平市制茶工艺大师”称号,松溪县九龙大白茶、松溪绿茶、松溪红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文化赋魂、产业赋能、科技赋力。目前,松溪加快推进第一部茶叶专志《松溪茶志》编纂工作。自主编创的“九龙大白茶冲泡技艺”在高铁北京站、济南站专场推介会上演出,获得广泛好评。于央视7套投放九龙大白茶宣传广告,特别节目《了不起的地方·松溪》顺利播出,松溪茶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加快建设茶平乡万亩生态茶园、郑墩大溪尾九龙大白茶基地;持续完善提升龙源茶庄3A级旅游景区、林下凤凰山庄、湛松农场等茶旅综合体。推动数字茶叶发展,建成“数字茶业”云平台,将全县茶园、茶企纳入一张图管理。成功打造龙源生态茶园基地物联网,建成集数字茶园、数字茶旅等为一体的智慧茶园;完成茶平万亩茶园核心区、湛松生态农场可视化数字茶园建设。

接下来,松溪将主动融入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围绕松溪独有的九龙大白茶母树保护基地,对全县现有茶树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保存、鉴定评价,新建2个以上茶树种质资源圃、4个以上种质资源保护区。进一步挖掘九龙大白茶功效,大力推广种植九龙大白茶,持续优化茶树品种结构。深化对接陈宗懋专家团队服务站、高峰专家服务团等高层智库资源,探索推进“首席专家+领军企业+示范基地”模式,着力打造从选种育种到采摘加工全覆盖的科技服务体系,大力推广龙源生态有机茶园管护模式,按照“1+X”模式,深入实施老旧茶园改造,力争到2025年,建成绿色生态茶园8万亩,完成绿色食品认证4.5万亩、有机茶园认证0.8万亩。

1  2  3  4  5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