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加工茶青 林云洁 摄 好茶知时节,当季乃发生。当前,越来越多松溪茶企围绕县委、县政府发展生态茶产业的目标,紧跟冲锋号角,迈出坚定的发展步伐,全力投入茶叶收购、加工与生产中。 4月14日下午,在郑墩镇繁荣茶厂,刚落座,企业负责人王进兴给记者倒了一杯松溪九龙大白茶。“来尝尝,这是今年的新茶,也是新茶中不卖的‘精品’。”王进兴笑着告诉记者,“不卖的精品”就是一套工艺下来,经过筛选之后,茶叶味道相对稳定,口感柔和,茶汤甘甜。 走进企业萎凋车间,三十余台工业级抽湿机轰鸣作响,将萎凋槽内的鲜叶祛湿,标准化机械加工后,新鲜茶叶通过“一条龙”生产线被制成白茶成品。“企业收购茶青确保周边茶农搭上了茶叶增收‘致富车’,在茶叶的生长、采摘、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了茶农和企业共同受益。现在,大家干劲十足,都在争分夺秒采摘加工春茶,目前企业日产干茶4000多斤,产品主要销往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中市场。”王进兴说,今春气候好,茶青质量好,自茶叶开采以来就呈现出产销两旺的紧俏行情,企业有望实现产量同比提升50%,产值翻番,达到3000万元以上。 4月15日清晨,松溪县茗博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光发早早地来到郑墩厂区自动化萎凋设备机房检查生产情况,不时捧起一抔茶叶,轻轻翻弄,查看茶叶萎凋程度。2020年,厂里投入使用的自动化萎凋设备,大大提升了产能。“从茶科技角度看,从标准化生产到规模化加工,都需要科技的加持。企业全自动生产线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实现了白茶连续性、标准化生产和白茶不落地生产,一次性鲜叶加工能力也从原先的6000斤左右提升至8000到11000斤,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李光发介绍,茗博茶业有限公司是福建省九龙大白茶生产标杆企业,县里长期支持企业进行茶科技创新,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建立标准化加工厂及智能化、数字化茶叶生产线,有力推进了茶产业生产“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全链条增值。未来企业还将继续提升产业科技化水平,提高茶产业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 一片小茶叶,种出了大产业,闯出了大市场。松溪将茶叶发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产业,坚持做足“茶文章”,撬动“茶经济”,大力发展茶产业,扩大茶基地、打造茶品牌、发展茶市场,持续壮大现有龙头企业,鼓励成长型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目前,全县共有注册茶叶加工企业(含合作社)248家,其中获得SC认证企业57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成功引入总投资2.1亿元的熹茗白茶并启动建设,项目投产后年加工1000吨,产值可达5亿元;加快龙坛茶叶重点项目建设,今年龙坛茶叶一季度已出口1000余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