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新闻动态 > 国内国际 > 正文
这一年,民生改善实实在在
2021-12-30 10:28:38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 肖练冰  

就在芜黄高速通车前不到一星期,广东省刚刚实现了“市市通高铁”。全长434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赣州-深圳高铁建成通车,一头连着粤港澳大湾区,一头连着革命老区,将两地通行时间缩短至不到2小时,更为“苏区+湾区”联动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这一年,基建领域好消息不止来自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6月以来,世界最高海中大桥——伶仃洋大桥两座主塔相继完成封顶,大桥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7月底,修建14年、经历3级以上地震近百次的大理至瑞丽铁路大坡岭隧道全线贯通;11月,国内首座跨海高铁桥——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全桥贯通……勤劳而富有智慧的大国工匠,将无数天堑变作通途,也为中国建造连攀高峰写下精彩注脚。

这一年,交通运输部印发的《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也正逐步落实:建设智慧公路、智慧枢纽、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完成公路危旧桥梁改造工程;推广应用95128约车服务电话便利老年人出行,到年底覆盖100个城市;推动“公路厕所革命”和“绿色出行续航工程”,让路途难觅厕所和充电桩不再成为烦恼……展望2022年,中国人的出行之路将更加平坦、快捷。

老有所养 待遇提高

退休金又涨了!2021年,退休人员养老金继续上调,总体调整水平为2020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5%,这是国家自2005年以来连续第17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照部署,年内多个省份上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省级基础养老金,职工基本养老金也实现连续上调,两项养老金上调合计惠及近2亿人。

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保障更充分了!2021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保持在10亿人以上,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同时,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不断发展,2亿多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规模持续扩大,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第二支柱”和商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日益成为老年人幸福晚年的可靠支持。

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今年以来,全国各个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继续推进;多地逐步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城乡各类家庭养老床位、老年餐桌、日间照料、短期托养、互助服务等养老服务形式方兴未艾;养老机构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更加提质增效。

老龄产业蓬勃发展也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助力。2021年,工信部开展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对173家网站和APP完成改造,解决老年人看不懂、学不会、用不好的问题;开展智慧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累计创建示范企业167家、示范街道(乡、镇)297个、示范基地69个。与此同时,一批创新力强、品质优良、标准规范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为老服务优质品牌”涌现,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领航。

人活七十古来稀,如今已成寻常事。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超77岁。这一年,中国明确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老年人的幸福晚年将更有保障。

住有所居 保障更好

2021年,房地产市场调控紧紧扭住“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较快上涨势头得到抑制,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

看住房销售市场。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8%,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各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总体保持稳定,商品房市场与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更加匹配。

看住房租赁市场。2021年中国长租房市场发展提速,年初率先回暖领先住房租赁整体市场。各地坚持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为实现居民“住有所居”夯实基础。

看保障性住房。2021年,住房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首次从国家层面得到明确。让城镇住房和收入双困家庭住上公租房、大中城市新市民和青年人有保障性租赁住房、因地制宜建设共有产权房帮助居民改善居住条件……中国已拥有全世界最大、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坚持小户型、低租金,聚焦新市民和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2021年,各地特别是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仅前三季度,全国40个重点城市就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72万套,完成投资775亿元,全年计划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近百万套。同时,不少大城市逐步推广共有产权住房,加速建设公租房(廉租房),创新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政策,越来越多的刚需群体、住房困难群体圆了大城市安居梦。

老旧小区改造有序推进。2021年,全国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3万个,惠及900多万户居民。一系列改造工程完善了老旧小区的水电路气信等配套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增加了养老、托育、便利店等公共服务设施,消除了大量的安全隐患,为许多老旧小区居民解决了一揽子“急难愁盼”问题。


1  2  3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