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要闻 > 正文
扎根松溪做好茶 ——晋江人叶天作的“三色人生”
2021-10-21 10:46:04 来源: 松溪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 王俊杰  

身披绶带领奖的叶天作 (前排右一)(资料图片)

2018年之前,叶天作靠他家族创办的“厦门东祥贸易进出口有限公司”,走南闯北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至东南亚,20多年间做生意可谓风生水起。然而,2018年之后,祖籍晋江市的他却把事业的根基扎在了松溪县,成立了“福建乌丹茶叶贸易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埋头做有“松溪味”的茶叶。

唐宋时期,松溪所产的茶叶归属于建茶,亦冠以“北苑贡茶”。至南宋,朱子吃茶于湛卢山。明清《松溪县志》载的手工炒制的“松萝茶”清香爽口,漂洋过海。上世纪七十年代,松溪茶叶每亩单产量位居全省第一。如今,松溪县成为国家绿色食品基地,松溪红茶和松溪绿茶获得地理证明商标……

在悠久的茶历史和灿烂的茶文化背景下,叶天作跟松溪茶结缘并不让人意外。而促使他落户松溪的故事,其实早在2004年就已开启。那一年,他转手的铁观音茶叶在香港码头验货出口,因重金属等4项农残超标,价值300万元的茶叶当场被销毁。

“产品质量一定要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活生生的沉痛教训,教会了叶天作朴实的道理。喜爱茶叶的他一直期待着,有朝一日从贸易转型茶业,一定要从源头上来保证质量。

叶天作在从商的同时,一有机会就到实地考察。他觉得:沿海一带茶叶,不如闽北山区自然生态出品的清新。从2016年开始,叶天作陆续走访闽北5个县(市、区),遛茶山,看茶叶,问茶情,最终选定松溪县旧县乡马坪村作为生产基地。

虽说天天喝茶,但动手做茶却是另一码事。作为一位有头脑的生意人,叶天作深知凡是都要找到“靠谱的伙伴”。经再三打听和朋友介绍,他认识了有40年做茶经验的老师傅倪生辉,又通过倪师傅认识了有60年种植、制茶、贸易丰富经验的教授级高级农艺师朱步泉,在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念起了“茶经”。

从2018年开始,叶天作坚持不懈学习茶树的栽培、制作,体悟到茶香是要精心的求学,方能飘香四方。虽然他也交了点“学费”,但逐渐对制茶有了见解,现在产量产值都呈上升趋势。

眼下,在国家生态县的松溪做起了红茶、白茶、绿茶,拥抱“新三色”,叶天作不禁打趣道:“自己的人生真是越走越清爽啊!松溪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一年365天超过300天都工作生活在这里。”

因为叶天作的基地落户马坪村,村里的土地流转达50年,村民或收青或采摘或生产,七成以上跟公司产生了联系。被誉为中国白茶中“白马王子”的九龙大白茶属松溪县独有品种,马坪村近年来扩种了350多亩,面积位列全县前茅。茶产业成了村民致富新的增长点。

2019年至今,九龙大白茶长势良好,一公斤茶青就能卖300元左右。通过香港出口的松溪茶,没有因为农残的问题而被处罚。在高手云聚的擂台上,公司选送的九龙大白茶(牡丹),荣获2020年松溪县第四届茶王赛金奖。

松溪县曾经与“全国百强县”晋江市携手山海合作。晋江人叶天作则站在茶业市场的上游源头,通过家族的贸易网络,不断把藏在闽北深山的松溪茶推向海内外……(施李宁 林清辉)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