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魅力松溪 > 特色产品 > 正文
松溪:竹贤傩舞重现古韵
2018-09-03 11:27:07 来源: 松溪新闻网  责任编辑: 王俊杰  


8月17日,传统七夕佳节,松溪县渭田镇竹贤村洋溢着喜庆,这里正进行热闹的庙会,庙会中的重头戏——傩舞《跳仙尪》,带着原始的气息,在炮竹声中登场,把气氛推至高潮,引得在场观众连连叫好。


锣鼓声中,只见“顺风耳”(单犄角面具)、“千里眼”(双犄角面具)威风凛凛,手持长竿最先亮相。接着,横起长竿“清场”一将聚集的拥挤人群推开,腾出一块空地。这时,数名围观的年轻后生特意与顺风耳、千里眼“对垒”,双方反复前后推挪数遍,意寓着“洪水肆虐?,波涛翻滚”。


清场后,“华光天王”(面具绘三只眼)、“关爷”(关公,红脸)、“关平”(白脸)等护法神依次出场,威武而立。随之,身穿道服的“海清”(道士、阴阳先生)摇铃诵咒,做法事请神,礼毕,大呼“出殿”!此时,锣鼓鼓声大作,鞭炮轰隆,场地顿时沸腾起来。“顺风耳”、“千里眼”及三位护法神,轮番操起长竿,朝着早已置放的硕大长方木凳使劲敲打,气势逼人?。


而后,“顺风耳”、“千里眼”将?藏匿旮旯处的“白蛇”、“青蛇”(花旦脸)赶将出来,穷追猛“打”。围观村民也蜂拥而上,尾随助威?,潮水似地涌向村尾,径直将两个“蛇妖”赶到村外荒野。至此,傩舞结束。


据悉,“傩”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驱鬼的慢节奏舞蹈”。“傩舞”源于上古时期的巫舞,中国最古老的舞蹈之一。竹贤傩舞“跳仙尪”保留着古傩文化戴面具的特征。舞者头戴由桐木雕刻彩绘而成的面具,脑后缀一红布。相传,竹贤傩舞“跳仙尪”由江西传入,自古流行于松溪县渭田镇竹贤溪流域的竹贤、角歧、木坵、山镇一带,当地乡民叫“跳先锋”。据传,竹贤古代先民出于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尤其对水患频繁威胁人畜生存的惧怕,在意念中造出?“蛇妖”,通过举行“跳仙尪”,以求诸多“神灵”一同驱逐瘟疫。松溪县文化馆馆长叶舒娜介绍道,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破四旧”中,竹贤傩舞被当作封建迷信活动而禁演。2009年,松溪文化部门在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时得以发掘。2?010年,经专家组论证,松溪县人民政府将其列入《松溪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3年,竹贤傩舞“跳仙尪”从县级提升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小时候,每年正月,村里都会举行庙会,庙会上不可必少的就是《跳仙尪》。耳熏目染下,我从小也就会跳。后来,县文化部门挖掘这项非遗文化时找到我们几位老人,我们凭借记忆进行了还原。”今年78岁的刘品生是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竹贤傩舞代表性传承人,他满脸笑容地说,如今,村里每年都会举办庙会,“跳仙尪”通过庙会进行展演,让年青人能在轻松的氛围下接触并了解该文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目前县里也十分重视,县文化馆正在筹建非遗馆,建好后,包括“跳仙尪”在内的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徐陆锋 李典利 兰正财)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