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专题 > 正文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大型网络传播活动走进肇兴侗寨
2017-09-18 09:32:44 来源: 人民网  责任编辑: 王俊杰  

(记者 董子龙)17日下午,“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大型网络传播活动记者团来到了黎平县肇兴侗寨。黎平县隶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有“侗乡之都”的美称。目前,全具共有1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侗族大歌、侗戏、“月也”、侗族琵琶歌、祭萨侗族款约、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服饰。

肇兴侗寨位于黎平县东南部,居民1000余户,60000多人,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被誉为“鼓楼之乡”。

在肇兴侗寨,记者欣赏到了原汁原味的侗族大歌。《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品仙女士向记者介绍:“侗族大歌发展到现在有所变化,以前的曲子我们一唱就是一两个小时,但是现在搬上舞台以后就要缩短,词改变一下,比如歌颂新时代的内容添加进来。”

在吴女士看来,这些年政府对侗族大歌的保护和推广力度很大,不仅把它搬上了舞台,更把它送进了小学的音乐课堂。但是,作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的传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其原因,主要是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传播方式主要是口口相传。目前,自己的寨子里的年轻人普遍忙于生计,合唱队成员最小的也已经三十多岁了。在学校里,中学以后也没有相关的音乐课。

“我的脑子里能唱一两个小时的侗族大歌歌词大概有二三百首,主要内容是讲侗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但是如果它们不能传下去这些内容可能也就失传了。我的学生现在也有一些,其实学习起来比我们那会方便多了,比如现在有手机,录个音就可以反复听,所以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学”,吴女士如是说。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