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网言网语 > 正文
“面对面”交心 “键对键”倾听
2017-08-02 11:20:55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 王江江  

“各位亲,欢迎反映问题,但注意留下联系方式,否则又是我失礼了,不能及时服务您”“赵市长,袁家大桥变危桥已经几年……希望您处理一下”“知了,交代下去看看有啥问题”……这是微博博主“德阳赵辉”与他的“粉丝”在微博上的一则互动。微博博主赵辉的真实身份是四川德阳市市长,尽管领导干部开通官方认证的实名微博并非首次,但这个微博的开通还是引发网民关注热议,许多网友还对此纷纷点赞。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已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不仅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通过网络反映诉求、进行监督、提出建议,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加高效便捷,日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群众意见表达的重要平台、党和政府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

网民来自老百姓,网络民意是民意的组成部分。对网络民意的重视,也是领导干部尊重群众的体现。无论是亲自开通微博与网民互动,还是及时回应官方网站的网友留言,或者随时关注网上的声音,或者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近年来,许多领导干部高度重视舆情与民意,及时回应群众诉求,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构建了良好的干群关系。

但是,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对网络民意的看法仍失之于片面。只要自己所分管的“一亩三分地”在网上出现“不和谐音符”,就将其简单地视为“洪水猛兽”,甚至认为那是给自己脸上“抹黑”、与自己“过不去”,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理性回应、及时解决,而是尽力删帖、文过饰非,与群众隔“网”相望,并未将网络当作“查民情、聚民心、汇民智”的桥梁和纽带。

此外,有的领导干部表面上是在积极拥抱网络民意,实质上却是叶公好龙、流于形式。遇到网络舆论需求就绕道走,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将政务网站、发布平台、微博、微信等当摆设,对网络民情民意进行选择性的“关切”,对网上群众的强烈呼声装聋作哑,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避而不谈,只选择一些不痛不痒和无关紧要的事情。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即使是一条微博、一篇微信、一句回复、一个跟帖,都可能代表一些人群的巨大诉求,都可能寄托一批群众的莫大关切。领导干部应主动走进网络,“面对面”地与网民交心,“键对键”地倾听网民声音,畅通民情民意的网络渠道,切实将人民的智慧和诉求及时有效地转化为施政之源,与人民群众携手做好网上群众工作。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