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网言网语 > 正文
给暑期旅游攀比降降温
2017-07-17 18:05:58 来源: 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 王江江  

暑期来临,不少家长都对孩子的假期生活做了周密安排,其中不仅有文化课的学习和课外兴趣的培养,也包含了详细的出游计划,家长们希望借此增进亲子关系,扩大孩子视野。

旅游对于个人见识的增长非常重要。徐霞客的足迹遍布中国,留下日记体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李时珍不拘泥于文字记载,注重实践,留下传世医学作品《本草纲目》。这些都是游学的范例。老一辈革命家中,周恩来、邓小平等更是在少年时期就有游学的实践。

可以看出,旅游和游学以实践为目的才能效果显著。然而,当下的暑假出游和游学,往往带有不少的功利性和攀比性,不少家长只重结果和展示,攀比盛行。

暑假才刚开始,笔者的朋友圈中便充满着大量晒图,有欧洲十日游,有发达城市和沿海城市文化游,晒美食晒购物晒美景,家长们在此暗较高下。在一个信息透明的社会,各种晒幸福的照片容易让人们产生焦虑和错觉,这种错觉无疑又加深了攀比程度。因此,攀比风气降温首先需要家长的心理降温。

此外,家长的攀比心理也来自于社会环境。当前网络上各种教育观念层出不穷,许多家长的辨别力较弱,往往依靠教育“鸡汤”滋养着贫瘠的教育观。把对孩子和对教育的焦虑,转化为对出游和游学的分外重视,唯恐孩子落后于他人。而学校在布置暑期作业时会布置出游、写游记等实践内容,也让家长产生了出国游、出省游是“规定动作”的心理定式。对此,家长一定要摆正心态,理性对待。

如何正确利用暑假旅游助力孩子成长?笔者建议孩子小学阶段可先选择国内游,以从小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崇敬之情。中国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先从了解本地区特色文化开始,再让孩子去尝试理解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学会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欣赏不同的美景。

旅游时,为了达到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目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去课本上学过的地方或者将要学习的地方游历,增加孩子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孩子也可以尝试参与制作旅行攻略,和家人一起准备出行的必需品甚至一起制定旅行路线,以增加参与感。在旅途中,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文明习惯、环保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旅行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种结果。旅途中家长应引导孩子去观察、去思考、去学习、去辨别,这些才是旅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旅途归来,家长和孩子还应及时整理思绪,用游记、绘画、相片等形式记录成长,提高表达能力。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需要家长身先垂范,理性对待。盲目跟风、攀比非但不能助力孩子的教育,反而不利于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即使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暂时不能去旅行,也不要忘记,阅读就是最好的旅行,书中自有一番天地。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