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举办一场理论宣讲报告会,地方与教育部门的负责人、高校领导、师生近千人出席。半小时的会前仪式和动员讲话一结束,各级领导便纷纷离场,只剩下师生们聆听宣讲。(6月2日《人民日报》) 这篇题为《“跑会”之风当休矣》的评论,对会议太多这“一大原因”一带而过,重点强调领导干部“工作再多再忙,也应忙而不乱、忙而有序”,尤需“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而笔者认为,跑会成风的关键不在跑会者,而在能够主宰一方和一个系统会风的班子和领导。 一个地方的理论宣讲报告会,究竟要不要一个领导不能缺席的会前仪式,要不要兼顾其他会议和活动,领导干部可不可以不听宣讲,这些都不是由每一个干部所能决定的,而应该由会议组织方考虑和决定。你认为形式至上,开头重要,而内容无所谓,后面不重要,那么,跑会就不可避免。 据观察,会议组织方或者主持人对初始到会人数都很重视,却少有对跑会成风提出过严肃批评的。这背后,存在着对跑会普遍的容忍。而容忍的背后,是会议过多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扼制。会多是横向和纵向会议的交织无序,解决这个问题,非基层单位,也非一个部门所能为。 每个身陷其中的干部,很难有管用的辩证法,你除了跑会,有可能请人代会、请假;有可能顾此失彼、干脆缺席;还有可能疲于奔命,在某个会上打起瞌睡出洋相。很多主要领导自己也困于会多,就经常被人圆场,某某领导本来要来的,结果如何如何,不一而足。除此之外,很难有人能够忙而有序,突出重点,做到都不懈怠。 众所周知的原因,对待会多,领导干部不可能像微信之父张小龙那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拒绝参加没必要到场的会议和仪式,对此,他可以说“一些外部会议写我的名字,却没有经过我的同意”。不得不参会并能够堂而皇之跑会的,无不是一些有点分量的领导,会议组织方也许要感谢他们的友情出场呢。 殊不知,跑会无异于形式主义的表演,不求实效的样本,领导可以“逃学”的示范。如果对此没有惭愧不安,没点儿传染的远虑,想让跑会之风休止,恐怕很难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