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龙窑生产的众多瓷器种类中,珠光青瓷无疑是其中的矫矫者。 "珠光青瓷"实质上是一种仿龙泉窑早期青瓷的通称。这类青瓷,釉色青绿或青黄,有如橄榄青皮,碗内壁刻划卷草纹、箆点,外壁刻划箆梳纹或莲花纹,施釉不及底,造型典雅精致,外观如冰似玉,人状之"类冰似玉,千峰翠色"。这种青瓷由于被日本高僧、"茶汤之祖"珠光文琳所钟爱,因而被定名为"珠光青瓷"。由于珠光的推崇,"珠光青瓷"茶盏在日本名声鹊起。近代在日本佐贺县唐津市的山麓一带、福冈市的博多湾海底、福冈县的观音寺、太宰府附近等遗址中,就出土了大量的"珠光青瓷"。 北宋末年金兵灭辽后南侵中原,宋室渡江南迁,北方各窑或停或闭,中国制瓷中心移向南方,龙泉窑在浙南万山丛中得以发展壮大。龙泉窑继承和吸收了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工艺精华,将其发扬光大,成为中国青瓷的主流和璀灿明珠,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其中的精品则作为专供皇室御用的贡品,而更多的青瓷作为海外贸易的重要出口商品而蜚声海外。由于松溪与浙南山水相连,在历史行政区划的沿革上,在唐代以前松溪县部分乡里曾隶属浙江处州,松溪成为最早接受龙泉青瓷生产技术,烧制"珠光青瓷"的地区。 当我们在痴痴欣赏出土于九龙窑遗址的一件件蕴藏着千年幽思的古瓷时,思绪仿佛穿越过历史时空的隧道,回到宋代松溪的青山绿水之间,又看到"龙窑十八条,挑夫三千人","千声水碓传响林间,万缕窑烟环绕青山"的喧嚣情景。九龙窑不仅烧制了遐尔闻名的"珠光青瓷",为中国海上贸易生产了大量的出口商品,更为繁荣当时的松溪经济,传播华夏文化做出卓越的贡献。(宋金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