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新闻动态 > 时评 > 正文
管好校园玩具,宜疏不宜堵
2025-06-25 09:28:25 来源: 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 王俊杰  

对于处在成长关键期,分辨力与判断力尚弱的孩子们而言,管好校园玩具,“疏”比“堵”更加行之有效

最近,用中性笔制作“笔枪”在中小学生群体里逐渐流行,社交平台上常能见到这类“教学视频”。从耍“笔刀”、养“臭水”,到做“笔枪”、打“针筒”……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不一样的校园玩具成为“小孩哥”“小孩姐”的心头好。然而,一些校园玩具常因玩法不当引发意外事故,其中暗藏的安全隐患,让许多老师、家长感到担忧。

自制玩具取材容易、制作方便,加之披着“创意制作”“文具改造”等外衣的“教学视频”引导跟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当这些玩具成为社交工具时,安全警告往往就失去了震慑力——部分家长老师表示,即使反复告知危险、明令禁止,仍有孩子继续偷偷制作。

面对层出不穷的校园玩具,该管,但不可一禁了之。对于处在成长关键期,分辨力与判断力尚弱的孩子们而言,管好校园玩具,“疏”比“堵”更加行之有效。

以恰当方式提示安全规则,明确创意与危险的分界线。未成年人对新事物缺乏足够的理性认知,未必知晓看似无害的玩具,会因不恰当操作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家长和老师需做好安全普及,在不扫兴的前提下同孩子们“约法三章”:比如,挥动玩具枪时不要拿枪口对准自己和别人;捏完橡皮泥后得好好洗手,以免误食硼砂……明晰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后,危险玩具和玩法自然就没了市场。

在此基础上,不妨尝试寓教于乐,利用学科知识指引,把孩子们的探索欲变为求知欲。对“笔枪”感兴趣的孩子,或许对机械原理有所探求,如以此为契机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有关调试弹簧弹力、优化发射角度的具体实践,孩子们学知识便有了更强的自驱力。热衷养“臭水”的孩子或许对化学、生物实验颇感兴趣,要是在课堂内外多普及相关内容,也许能实现从危险游戏到教学资源的转变。

健康有益的玩具有助于孩子们的智力发育和身心成长。在课余活动中,给玩具装好安全锁,为孩子上好安全课,让他们在收获快乐的同时,得到更多积极向上的力量。 (曹怡晴)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