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号
当前位置: 松溪新闻网 > 新闻动态 > 时评 > 正文
“仅退款”规则变化,重塑电商秩序
2025-05-08 09:42:09 来源: 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 王俊杰  

“仅退款”规则调整是新起点,平台要扮演好“中间人”“协调者”角色,兼顾消费者和商家权益保护 

前几天,笔者网购一把梳子,拆开包裹一看,有根梳齿断了,就申请退款。摁下申请键,不久商家审核结果出来了——退款不退货。梳子自行处理,货款很快退回。

选择“仅退款”与否,由商家和消费者自行协商,将成为网购新态。最近,各大电商平台宣布对“仅退款”机制调整优化,未来平台不再主动介入消费者收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仅退款”规则变化受关注,折射出社会对更加公平规范的电商新秩序的期待。

所谓“仅退款”,是指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物后,如对商品不满意,可向平台发起无需退货的退款申请,在平台支持下实现极速退款。这一过程中,商户往往没有合理的处理时间,事后申诉成功率也很低。

平台实行“仅退款”的初衷,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增加用户黏性。一些低价值小商品、不具备二次销售价值的货品可以“仅退款”,消费者省去了沟通成本、物流成本,体验更佳。除了花式“宠客”争夺消费者以外,“仅退款”也震慑着一些制假贩劣、虚假发货的无良商家。

但在实施过程中,“仅退款”规则也有漏洞,出现不少诚实商家被“误伤”的情况。一些“羊毛党”用制造破损、虚假差评等手段牟利,甚至有人开起付费课程传授“0元购”技巧、形成灰色产业链。一些商家和消费者对簿公堂,而大部分中小商户由于高昂的维权成本自认吃亏,承受货款两空的窘境。当这部分成本通过涨价或降低质量的方式被覆盖时,伤害的是整个行业生态。

培育诚实商家、保护守规买家,增加无良商家的违法成本、减少“鸡贼”买家的滋生土壤,事关电商行业健康发展。“仅退款”规则调整是新起点,平台要扮演好“中间人”“协调者”角色,兼顾消费者和商家权益保护,从把牢商品准入质量关做起,完善买卖双方信用评价体系、优化流量分发机制,引导商家提供及时响应、公平合理的售后服务,不断推动电商营商环境与消费环境双提升。

只有向着理想目标达到新的平衡,才能让规则纠偏真正给行业长远发展带来利好。相信各方同向而行、汇聚智慧,将启发更多新探索、新路径,重塑电商良性生态。 (卢涛)

分享: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松溪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松溪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松溪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松溪新闻
    [更多]福建新闻
    [更多]乡镇动态